你最滿意《施政報告》中的哪項措施?(最多可選16項)

成功孵化出的長江鱘幼苗。
【橙訊】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開展的「長江鱘野化繁殖實驗」工作人員昨日表示,此前被宣布「野外滅絕」的長江鱘,時隔23年後,在天然水域首次實現自然產卵,並在同一環境下成功孵化出幼苗,跨出了恢復野外種群極為關鍵的一步。
這是23年來,長江鱘在天然水域自然繁殖產生的第一批苗,預示著長江鱘野外自然繁殖實驗圓滿成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杜浩稱,這個實驗的成功,實際上是從理論上和實踐上證明了長江鱘具備野外種群重建的能力。

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全球瀕危物种红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長江鱘野外滅絕。資料圖片
這次「長江鱘野化繁殖實驗」在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等指導下,由國家、四川省和宜賓水產科研院所等機構聯合進行。此前一周,科研人員將20尾雌雄成體長江鱘,放入空間大小為45立方米的人工產卵巢內,通過精準調控水流速度、模擬產卵河床環境,引導長江鱘在天然水域進行自然產卵和交配受精。
長江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全球瀕危物种红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長江鱘野外滅絕。但從人工增殖放流到野外放歸保護小區試驗,人類從未停止對其野外種群重建的探索。
圖:網絡圖片
更多推薦文章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