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發佈研究報告稱,在過去一個季度港股顯著反彈下,寬基指數估值已修復至合理水平,而股債性價比(風險溢價)顯示短期配置優勢已顯著下降,未來需要時間等待催化,即盈利驅動以及海外流動性帶動的估值進一步擴張行情。行業間修復程度並不相同,多數行業估值仍處合理甚至偏低水平,但少數板塊的預期計入較充分,或有波折。其中汽車及零部件、軟件服務、半導體等頭部公司較2022年中及年初仍有一定的修復空間。
國泰君安主要觀點如下:
新年“開門紅”急漲之下,近期行情有所反複。
政策端支持下,港股的風險偏好逐步被修復,但利好政策預期已大多被市場所消化,而新年之後,海外流動性邊際寬鬆預期接力推動港股修復進入第二階段。港股在2023年1月漲近10%。同時,在近期的一波急漲行情中,港股受風險偏好回落以及獲利了結情緒影響而有所回調,主板賣空比率亦有所降低,而恒指14天RSI指標在短暫進入超買區間後又再度回落,反應技術性回調壓力已有所釋放。
指數層面,恒指和恒生科技的動態市盈率仍位於均值下方,恒生國企指數已相對合理。
恒指動態市盈率為10.8x,接近但仍不及2022年6月修復前高,當前曆史分位數為自2010年以來的32%,距離2010年以來的恒指動態市盈率均值的11.3x仍有近5%的空間。恒生國企指數動態市盈率已升至曆史均值上方,估值水平已相對合理。恒生科技指數當前估值仍位於均值下方,在潛在的較高盈利增速及流動性邊際向好的情形下,修復空間仍大。
行業估值層面,消費場景複蘇預期計入較充分,成長和週期複蘇預期計入較慢。
該行結合行業中位數法及行業整體法估值,受益於疫情放開、消費複蘇的預期,消費服務、食品及必需消費品等部分消費類估值水平明顯較高;但部分可選消費類板塊如消費電子、汽車等估值仍不貴;而銀行、保險、材料及交通等順週期類板塊仍處於估值窪地。
行業股價層面,多數行業板塊已修復至2022年6月水平,但距離2022年1月仍有一定的修復空間,且普遍距離2021年2月的水平仍遠。
消費服務、家庭及個人用品、零售等受益於疫情複蘇的大消費板塊已修復超過2022年6月至1月水平。汽車及零部件、軟件及服務等板塊行業市值尚未修復至2022年6月以及1月的水平。此外,半導體、科技硬件及設備亦均存在相對較大的修復空間。
行業頭部層面,整體估值已修復,部分龍頭仍有較大吸引力。
汽車及零部件中的傳統車企及零部件、零售板塊中的互聯網零售龍頭、媒體娛樂板塊中的遊戲龍頭及醫藥板塊中的CXO等估值仍有較大吸引力。從修復位置來看,消費服務、醫療設備服務、以及金融、房地產、能源等週期行業龍頭較2022年6月及1月的位置已相對修復充分,但汽車及零部件、軟件服務、半導體等頭部公司較2022年中及年初仍有一定的修復空間。
風險提示:聯儲緊縮超預期、全球經濟衰退預期、金融市場風險加劇。
- 關鍵字
- 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