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乾淨俐落的2-0,讓阿根廷隊順利拿到了C組小組第一。
從場面上來看,阿根廷隊每一場比賽都在進步——從第一場被對手連續進球後的手足無措爆冷輸球,到第二場在與對手的激烈對抗中覓得機會拿下比賽,再到今天第三場完全統治比賽碾壓取勝。
球隊越踢越好,主教練斯卡洛尼也在經曆著一次成功的蛻變。

第一場比賽排兵佈陣和換人調整被外界詬病,第二場比賽就馬上在陣容上做出調整,雖然過程中換上5後衛有些保守,但至少幫助球隊拿到了勝利。
最後一場面對波蘭,斯卡洛尼針對東歐球隊身體流打法做出變招,上一場發揮不錯的馬丁內斯和蒙鐵爾被身體素質更好的羅梅羅和莫利納取代,中場也派上了更年輕的恩佐,這讓阿根廷隊在對抗上並不落於下風。
反倒是看似身材占優的波蘭隊踢得狼狽,為數不多的定位球也沒有製造殺機。
斯卡洛尼在三場小組賽里使用了三套不同的首發陣容,也演練了只在訓練中出現的三中衛體系,無論是面對技術流球隊還是身體流球隊,似乎都找到了一套適合阿根廷隊的應對之策。

接下來就是沒有容錯空間的淘汰賽,但相較於世界盃開賽前,在比分落後和出線告急的逆境下學會調整,是斯卡洛尼本屆世界盃最大的進步。
的確,阿根廷隊是本屆世界盃首發輪換次數最多的球隊,一方面是首場比賽部分球員的發揮堪稱災難,另一方面也是斯卡洛尼給予球員自我救贖的機會。
小組賽第三輪,因為首輪發揮糟糕而在上輪枯坐板凳的羅梅羅和莫利納重回主力陣容——莫利納攻防一體,助攻隊友首開紀錄;羅梅羅防守穩健,限制了萊萬的發揮。
其他此前機會寥寥的後備球員,在獲得首發機會的時候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馬丁內斯和蒙鐵爾化身防守大閘,讓墨西哥進攻球員難覓良機。
麥卡利斯特和阿爾瓦雷斯冷靜把握機會,為阿根廷隊鎖定小組第一。
恩佐更是用自己出色的發揮,直接從帕雷德斯手上搶來了首發位置……
無論面對失去主力的困境,還是迎來展現自己的機會,阿根廷隊的角色球員都充分證明了一點:這支球隊不能只靠梅西一個人。

與斯卡洛尼的戰術調整一樣,梅西在小組賽三場也踢了三個不同的角色。
首場比賽,梅西更多在邊路遊弋拿球尋求突破;次輪比賽,梅西則是化身攻擊型中場,回撤拿球疏導球隊進攻;最後一輪,梅西擔任突前前鋒,回到了這個他成名的位置。
梅西都出色完成了他的職責——球隊需要前場的持球突破手,梅西站出來了;球隊需要中場的傳球梳理者,梅西站出來了;球隊需要門前的進球終結者,梅西也站出來了。
儘管最後一輪罰丟了點球,但瑕不掩瑜——任何情況下,只要阿根廷隊需要,梅西都能站出來。
冠軍相不在於身價總和多高,不在於隊里知名球星多少,而是學會困境下愈挫愈勇,逆風中越打越好。
在經曆了主力傷退、首戰失利、出線告急、輿論壓力等多重困難後,阿根廷隊依然能以小組頭名晉級16強,不得不讓人期待,這支球隊的上限能有多高。
- 關鍵字
- 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