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過程就像拼圖般,能呈現抽象設計效果,同時不忘製衣的本質。」香港設計師兼藝術家Kit Wan糅合時裝設計、多媒體藝術裝置和3D畫像,演繹其眼中的抽象世界。於挪威奧斯陸國家藝術學院藝術及設計修畢碩⼠課程後,他創立同名品牌Kit Wan Studios,並成為首位華人設計師被挪威國家博物館收藏其系列《Kokubetsushiki葬式》,成功以其科幻獨特的機械美學揚威國際。回流香港後,他曾替張敬軒和C AllStar等著名歌手製作舞台服裝,為本地時尚界注入大膽前衛的風格,嶄露頭角。
[caption id="attachment_151198" align="alignnone" width="345"]

[caption id="attachment_151202" align="alignnone" width="474"]

你的作品有甚麼獨特風格?我所設計的服飾風格強烈、線條運用比較進取,給人一種陽剛的感覺;同時也會運用豐富的物料,配合選取多種顏色。我的作品很少運用到基本的黑與白,取而代之的是我自己創作的電腦印花,加重原創性。外界看到我的作品會聯想到高科技、漫畫及科幻電影,這也是關於我一直想探討的人類與機械及科技共生的關係。為何當初會選擇到挪威奧斯陸國家藝術學院進修?學校不但給予很大的自由度,而且硬件配套出色,在課程方面也比較彈性。儘管我當時是主修時裝設計,但在學期間也有涉獵到一些Fine Arts Project。另外,學校還有各種各樣的工業機器,讓我可以嘗試新穎的製衣方式,有助我創造有別於傳統的紡織原料。學校正正配合到我當時對於設計過程的要求,吸引我選擇了這所學院。碩士畢業系列《Kokubetsushiki葬式》



[caption id="attachment_151203" align="alignnone" width="672"]

為何會選擇回流香港?當初回來香港純粹是希望放假,機緣巧合之下受到張敬軒的造型師Constance Lee邀請,參與設計盛樂演唱會開場的服裝,然後我才洞悉原來留在香港也可以做到自己喜愛的事。另外,我認為離開過的人再回來自己的家,會有不同的使命感及歸屬感,因此決定留在香港。
[caption id="attachment_151211" align="alignnone" width="630"]

[caption id="attachment_151201" align="alignnone" width="384"]

[caption id="attachment_151208" align="alignnone" width="383"]

你的創作風格偏向前衛,香港人與外國人的接受程度有分別嗎?在我的觀察而言,兩者其實沒有甚麼大分別,坦白說,無論在香港或外國,都有接受與不接受我作品的人。對於不明白我作品的觀眾,我會留意怎樣才可以透過作品與他們有更好的視覺溝通。你對想在香港從事時裝產業的人有何建議?年代已經改頭換面,我們不需太受限於一些舊有的框架。如果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不用怕找不到你的伯樂。社交媒體世界不受地域限制,它能幫助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觀眾,從而發展你的時裝事業。你認為怎樣才算是一位好的設計師?溝通是每一個好的設計師都需要重視的範疇,無論是創作個人作品時與自己的溝通,或是與客戶的合作過程。要讓別人明白你的創作動機,令大家可以更投入你的作品,產生共鳴。而且在溝通的過程中,可以給予機會讓自身反思,認清自己。你未來有甚麼發展目標?我暫時都打算留在香港,但同時會開始洽談一些在北歐以至歐洲各地的合作和藝術計劃。我希望可以在製衣的同時,兼顧到自己視覺藝術方面的事業,實行雙線發展。Photos courtesy of Kit 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