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4月30日,記者獲悉,一項總投入達100億元、面向基礎研究領域的社會資助項目,“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正式發佈。
據瞭解,該項目將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由科學家主導,聚焦原始創新,鼓勵科學家自由探索新型基礎研究。項目設置“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兩大領域,支援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科學家。其目標是長期穩定地支援一批傑出科學家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鼓勵他們聚焦“從0到1”的原始創新。
在資助機制上,“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設立科學委員會作為核心機構,首屆科學委員會主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擔任。騰訊將在未來10年為該項目投入100億元人民幣,並將探索永續運營模式,長久支援基礎研究。
對於該項目採取的用社會資金支援基礎研究的模式,有專家認為,這是對國家基礎研究投入的有益補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指出,自由探索瞄準不確定性,往往難度大、風險高、耗時長,社會資金更具有靈活性,能夠為專注自由探索的科學家雪中送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則表示,通過選人不選題的方式,長久、穩定支援富有潛力的科學家,給予他們充分自由,將有助於科學家潛心探索,收穫原始創新的碩果。
- 關鍵字
- 北京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