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疑問】排出病菌就會好?解開急性肚瀉的4大疑問

2021年11月26日19:30

即使是健康人士,生活仍然不時會出現肚瀉。當中最普遍的就是進食了不潔的食物引發急性肚瀉,因為入侵的病毒可能損害小腸內壁的黏膜,擾亂養分及水分的吸收。雖然一般急性腸胃炎在一兩天後就會趨緩,但患者在急性期間,該怎麼適當的處理?面對坊間各種止瀉偏方,當中到底是否奏效?

 

肚瀉有助減肥嗎?

許多人以為腹瀉會使體重減輕,實屬錯誤觀念。若是急性肚瀉卻造成體重減輕,反而需要小心,因為這可能並非單純的急性腸胃炎,而是較為嚴重的發炎性腸胃炎,還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所致。

急性腸胃炎大多1-2天症狀就會趨緩,患者僅需要讓腸胃道休息一天,大多可以不藥而癒,急性腸胃炎的腹瀉表現,常會讓人誤以為排掉長期堆積在體內的宿便等,以達到體重減輕的效果。實際上,體重要出現變化仍與體脂肪有關,急性腸胃炎排掉的頂多是水分,不足以改變體重。

 

喝運動飲品可以止瀉?

不少人認為清水「營養」不夠,認為要喝運動飲要才能補充到電解質。其實運動飲料含有的電解質並不足夠,甚至因糖分高,反而會刺激腸道使肚瀉更劇烈,因此最好的做法仍是喝清水。

如果只是輕微肚瀉,醫生建議患者可直接購買電解水或電解粉開水,這樣就可撇除糖分,也可以有效補充電解質。

 

排淨腸內的病菌就會好?

雖然肚瀉是身體一個反常的反應,但未必都是病態性。如果沒有合併肚脹肚痛或其他身體不適症狀,有些人的確排完便就沒事了;但如果有病菌感染,細菌或病毒會持續刺激腸道,患者通常會有肚痛感覺,專家提醒這時千萬不要有「持續排便就能把細菌排走」的迷思,應該就醫治療,否則持續肚瀉可能導致電解質不平衡、脫水等問題。

 

完全禁食可以止瀉嗎?

其實不吃不喝只會造成營養不良,應該適量進食,避免過分油膩或糖分太高的食物,因為它們會刺激腸胃,令腸胃更敏感。

特別一提,蘋果的果肉含果膠,屬於水溶性纖維的一種,確有止瀉作用。除蘋果外,吃梨子也具同樣功效。若肚瀉症狀已改善,選擇蒸蛋、去皮雞肉、瘦肉或魚肉。

同時專家提醒,大家總以為方包很清淡,適合急性腸胃炎患者吃,然而這類麵食其實容易產氣,並不適合患者。

一般急性肚瀉通常在刺激物或病原體清除後症狀就可改善,但是如果肚瀉伴隨著糞便中帶血或黏液,或肚瀉症狀持續多日,應及早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資料來源:healthline 12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原文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