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 東京奧運會里,藏著你沒讀懂的中國年輕人

2021年07月29日21:25

原標題:夜思 | 東京奧運會里,藏著你沒讀懂的中國年輕人

小年說:

東京奧運會的賽事連“爆”多個熱搜。有激動人心的瞬間,還有無數淚點。

但在作者看來,東京奧運會上,藏著一個很多人沒有看懂的中國,藏著見證時代的你我。

東京奧運會里,

藏著你沒讀懂的中國年輕人

作者:劉娜

這幾日,一直在追東京奧運會。

準確地說,一直在追東京奧運會上的中國賽事。

我發現我們很多人,沒看懂東京奧運會——

1

因為東京奧運會,一下子火起來的,是拿了兩枚金牌的射擊選手楊倩。

楊倩一次又一次爆了熱搜,不僅因為她拿了金牌,是清華學霸,還有一點:

這個大眼睛的美麗女孩,是個特別沉著又特別可愛的妹子。

她身上那種雲淡風輕的氣場,她頭上的小黃鴨髮夾,手上的珍珠美甲,還有兩次登上冠軍寶座後,對著鏡頭的比心,都讓人生出一種錯覺:

這壓根兒不像非要爭個頭破血流的奧運賽場,而像學霸妹子暑假出國遊,順便拿了兩個金牌。

真正的王者,談笑風生,一舉成名。

背後是無數個咬牙堅持的黑夜和黎明。

但展現給外人的,是毫無攻擊性的溫柔和沉靜。

奧運賽場,一直是殘酷的角逐,暗湧的博弈,廝殺的戰場。

但,當中國冠軍的微表情,從過往的苦大仇深,到今日的可可愛愛,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張張美麗青春的面孔,還有一個自信舒展的中國:

容顏,是心理的外顯。

國之選手的容顏,藏著國之氣質的改變。

2

在女子跳水10米台決賽中,陳芋汐和張家齊以絕對優勢奪得金牌。

也創造了中國跳水隊這一項目的奧運六連冠。

網友評價倆女生的優秀表現:“下餃子的水花,都比她們大。”

奪冠後,記者採訪張家齊,想要什麼樣的禮物。

她直言不諱地說:“還是想要芭比娃娃,還有媽媽做的菜。”

而不是感謝一大堆人,而不敢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

馬上就有商家表態:安排!給她買!

聽罷,網友們又總結出“冷知識”:“看見喜歡的東西,要大聲說出來,以後如果拿了奧運冠軍的話,人家會主動送給你!”

這一波又一波的溫暖互動,看得人會心一笑:場上英姿颯爽,為國爭光;場下軟萌可愛,隨意家常。

這才是我們最渴望見到的奧運冠軍的模樣。

而不是,奪冠時,把他們塑造成神的模樣,不食人間煙火,沒有喜怒哀樂。

當他們說真話流露真性情時,又勃然大怒、極度失望:“你怎麼能這樣!”

越來越多的國人,正透過掌聲和獎盃,看見一個人,一個鮮活的人,一個立體的人,一個有脆弱有堅韌的人,一個有傷疤有勳章的人。

畢竟,真正的體育強國:不僅有多元化的奪冠項目,還有包容性的民智民心。

3

被寄予厚望的乒乓球混雙決賽中,許昕和劉詩雯不敵日本組合,3:4惜敗,獲得銀牌。

劉詩雯雙眼含淚,哭著說了好幾個“對不起”。

網友慌忙安慰她:小棗不哭,你的眼淚是珍珠。

有什麼對不起的,你們已經拚盡了全力。

銀牌,也不是躺贏的,而是拿命換來的。

不要說對不起,我們都愛你。

還有,7月27日晚,女子體操團隊中,蘆玉菲發生失誤,脫手從杠上掉落。

掉杠之後,小女生站出來,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全網破防:“我可以再翻嗎?”

隨後, 蘆玉菲迅速調整狀態,順利完成了後面的自由體操比賽。

雖然,最後,中國隊排名第7,但網友依是一片鼓勵:勝敗乃兵家常事;拚搏就是勝利。

有沒有諷刺的、挖苦的、嘲笑的刻薄之詞?

有。但,是極少數。

主流是鼓勵、肯定和接納。

自媒體作者們,別再抓住極少數人極端而戾氣的言論,大寫特寫了,因為這是戾氣的另一種惡意傳播。

會激發少數人的惡,忽略了大多數。

當曾經如此看重輸贏和成敗的中國民意,把善意和寬容贈予那些不是冠軍的選手,我們分明看到,一個更平和、更友善的中國:

比賽和競爭是殘酷的,但同胞和人心是溫熱的。

4

10米氣槍團體賽中,35歲的老將龐偉,帶著21歲的小將薑冉馨,最後一槍定勝負,奪得冠軍。

因為龐偉平時訓練里,喊薑冉馨大侄女,他們聯手奪得中國第7金後,被網友稱為“叔叔”+“大侄女”的完美組合。

令我最感動的一幕,是頒獎時,薑冉馨領到金牌後,第一個動作,是把金牌先掛到“叔叔”龐偉的脖子上。

一個細微的舉動,透露出小將對老將的謙卑,也流露出中國傳承的可貴。

東京奧運會上,還有這樣一幕:2000年、2004年、2008年的奧運冠軍郭晶晶,和2012年、2016年的奧運冠軍陳若琳,拿著手機給頒獎台上2021年的奧運冠軍施廷懋、王涵拍照。

除此之外,我還驚喜地發現,除了35歲的龐偉,東京奧運會上,還有33歲的鞏立姣、34歲的吳靜鈺、52歲的李振強。

當25歲的鄧亞萍、26歲的郎平、30歲的郭晶晶,都在盛年選擇退役,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高齡”選手多起來,是一件榮光。

它不僅代表了中國選手的多樣性,中國體育的生命力,更讓年輕一代明白,曆史和當下、父輩和後人的關係:

所有的輝煌,都有著苦難的底色;所有的後人,都站在父輩的肩頭。

5

東京奧運會上,為中國贏得第12枚金牌的,是舉重冠軍石智勇。

他以抓舉166公斤、挺舉198公斤,總成績364公斤,再次奪得奧運冠軍。

他是里約奧運會的冠軍,他刷新的一直是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

石智勇奪冠後,“我打破了我自己的紀錄”,沸騰全網:我們這一生,最難的事兒,從來不是說服他人,而是征服自己。

所以,100米蝶泳賽場上,奪得銀牌的張雨霏,才笑得這麼燦爛:

里約奧運會上,她成績不佳,淚灑現場。

東京奧運會上,她奪得銀牌,笑靨如花。

她說:“我覺得我戰勝了自己。”

戰勝自己。

面對困境,發揮自己的優勢,突圍自己的瓶頸,發動自己的內驅,喚醒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的人民,堅持自己的道路。

在巨大的災難和詆毀面前,中國人一直的信仰是: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從個體到家國,皆如此:

再也沒有比自己更遠的路,再也沒有比自己更高的山。

6

被看好的國乒、體操、女排,因失誤,暫時成績不佳。

而氣步槍、賽艇、舉重,卻大放異彩。

有人哀歎道,我們的強項,在沒落。

其實,不必如此悲觀。

我們的優勢項目,即便因為失誤和偏見,暫時落後,但底子猶在,技術猶在,經驗猶在。

稍加調整,依然王者。

原來我們劣勢的項目,如今選手輩出,成績可喜,說明我們的奪冠之路,正走向了多樣化和多類型。

這是好事。

因為,真正的王者,沒有致命的軟肋。

而真正的體育強國,必將全面開花。

而優勢之殤和劣勢之光,恰從一個角度詮釋了:

努力,不一定就會得到榮光。

但不努力,一定和璀璨無緣。

一時的失誤,不是我們不努力的藉口,而是我們更努力的理由。

7

這兩天,知乎上,有個問題是:有沒有發現,本屆奧運會,國人不再唯金牌論了?

有個網友,這樣回答:

“我覺得,金牌論沒錯,錯的是唯金牌論。

奧林匹克精神的一條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強。

平常考個試還要爭分,更何況是全球性權威性的大型體育賽事。

金牌和銀牌的距離,是切切實實存在的。

人類的讚歌,本就是勇氣的讚歌,誰不想去取下王冠上的明珠呢?

錯的不是金牌論,錯的是不顧實際,一切都要求金牌的說法。”

讚同。

金牌的取得,除了實力,還有運氣。

我們當然渴望金牌,渴望中國第一名,渴望一直升國旗奏國歌。

但我們也要尊重現實,接納現狀,看見過程,不必因為屢戰屢勝,就把運動員當成神,而不願接受他們的失誤。

也不必因為一場失敗,就把一個英雄打入地獄,侮辱謾罵,而看不到他們也是一直在努力的凡人。

我們褒獎那些為國爭光的人,手捧獎盃的人,接受喝彩的人。

我們也要擁抱那些黯然退場的人,中途受傷的人,敗下陣來的人。

因為,功臣和敗將,都是替我們出征的同胞,都是比我們勇敢的英雄。

猶記得,昔日,有外國記者問郎平:“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看重一場比賽的輸贏?”

郎平回答:“那是因為我們內心還不夠強大。如果有一天,我們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唯一的價值了!”

中國和中國人,都活在多維度的意義和價值里,而不再活在某一個目標和執念里。

這就是東京奧運會所藏的,中國秘密。

東京奧運會上,藏著一個很多人沒有看懂的中國。

而這樣的中國裡,藏著見證時代的你我。

真好。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