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天氣炎熱
做好避暑的同時也要關注夏季高發傳染病
經綜合分析研判福州市曆年傳染病疫情數據及國內外疫情動態和氣像水文資源福州疾控提醒您
七月份應關注以下疾病
新冠肺炎霍亂食源性疾病登革熱手足口病高溫中暑暑期防溺水

1新冠肺炎
6月以來,廣州、深圳、東莞等地出現的新一輪本土疫情,再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廣大市民群眾要一以貫之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雖然世界各國疫苗接種工作已開展,但接種率較低,短期內免疫屏障難以形成,疫情仍持續高水平流行,因此境外輸入風險仍然嚴峻且持續存在。同時,新冠疫情流行以來,病毒變異持續存在,全球已存在多種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關切變異株”的流行。

目前最受關注的德爾塔(Delta)變異株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易傳播的新冠病毒變異株,也出現在此次廣州疫情之中。該類毒株可能會導致傳播力增強、毒力增加、改變疾病嚴重程度,或對現有的診斷、治療藥物、疫苗等防治手段帶來影響。對疫情形勢、發展趨勢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但鍾南山院士也表示,目前國產疫苗對德爾塔變異株還是有效的。防控疫情人人有責:接種疫苗:請還沒接種第二針的群眾盡快完成接種。未接種第一針疫苗的群眾在七月份持續關注,盡快前往社區接種。儘量不要前往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和境外旅行或出差。如果必須出行,全程做好防護措施。養成出門佩戴口罩的好習慣。注意保持手衛生,勤洗手。

2霍亂
夏季,可以吃冷食、喝冷飲,海鮮、水果也是應有盡有,但是,不注意飲食衛生,可能感染霍亂。6月~9月是霍亂流行高峰,霍亂潛伏期一般為1~2天,也可短至數小時或長達5~6天。該病發病的最大特點是無痛性腹瀉,每天十幾次不等;糞便起先為黃稀便,後為水樣便,嚴重時糞便如同“米泔樣”(洗米水)或洗肉水樣;腹瀉之後會連續性嘔吐。若不及時診治,病人會迅速脫水,嚴重時出現休克,並危及生命。

霍亂病主要通過被霍亂弧菌汙染的水、食物、生活接觸以及蒼蠅媒介等傳播,其中以經水、食物傳播最為突出,流行期間因食用海水產品感染霍亂的現象最為常見。預防霍亂病應注意飲食衛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把好“病從口入”關,是預防霍亂的根本措施。

防霍亂五要
飯前便後要洗手
買回海產要煮熟
隔餐食物要熱透
生熟食品要分開
出現症狀要就診

3食源性疾病
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也是細菌滋生最活躍的時期,同時也是食源性疾病高發季節。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品中的各種致病因子經攝食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通俗的講就是“吃”出來的病。大多數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統症狀為主,就是人們常說的“上吐下瀉”。但有些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後除了消化系統症狀以外,還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為保證市民朋友們飲食安全,福州疾控溫馨提示:食材選購要新鮮、食物保存應恰當居家飲食宜清淡、飯菜加熱要徹底外出就餐慎選擇、燒烤海鮮要適量冰冷食物少攝入,食用之時需注意特殊人群多注意,營養均衡多補水出現腹瀉嘔吐,請及時到腸道門診就醫
4登革熱
夏季,蚊子多多的季節,要謹防蚊傳疾病。登革熱主要通過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叮咬傳播。其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三紅三痛”(“三紅”為眼睛發紅、面部發紅、頸前和胸前皮膚髮紅;“三痛”為頭痛、眼眶痛、肌肉骨骼關節痛)等,部分患者會出現感冒樣症狀或胃腸道症狀(嘔吐、腹瀉)。

預防登革熱:


5手足口病
隨著托幼機構及小學的放假,7月份手足口病預計將有所下降,但仍是流行期,需引起關注。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傳染病,以5歲以下,特別是3歲以下嬰幼兒發病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類型眾多,同一兒童可因感染不同類型腸道病毒,出現多次發病。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的飛沫等)及被汙染的手、毛巾、手絹、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樓梯扶手、把手、水龍頭、遊樂設施等而感染。因此,手足口病可以通過隱性感染的成人及高年齡段兒童將病毒直接或間接傳播給低年齡段兒童,進而引起低年齡段兒童發病。
手足口病預防常記
七要點:勤洗手勤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常鍛鍊少出門
6高溫中暑
夏日炎炎,應謹防高溫中暑。在高溫環境下,如果出現大汗、口渴、頭暈、胸悶、噁心、四肢無力及發麻等情況,就要考慮中暑的可能。根據症狀的輕重,中暑可分為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輕症中暑:表現為頭暈、頭痛、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升高至38.5度以上。重症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類型,也可以出現混合型。重症中暑可導致死亡。

預防中暑“三要”:要多喝水,在高溫天氣,不論是否運動 ,都應增加液體的攝入。要飲食清淡、充足休息要在室內避暑適度降溫
7暑期防溺水
每到暑期,總有兒童溺亡的新聞引發關注,此類悲劇的發生無不令人揪心,一個乃至數個家庭陷入巨大的悲痛。又是一年的暑期,把防溺水的知識學起來!給孩子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


來源:福州疾控
編輯:小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