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格蘭VS蘇格蘭:擰巴的表兄弟,體育世界的“第一死敵”
6月19日淩晨,一場比賽註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英格蘭VS蘇格蘭,足球乃至體育世界的“第一死敵”。
從現代足球誕生至今,兩隊的每一次交鋒都充滿話題,甚至是血和場外老拳。

中文的翻譯,將“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或者“聯合王國”定名為“英國”,其實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結果。這種定義讓蘇格蘭人、北愛爾蘭人和威爾士人都實在不爽。
遇上這些地區的人,倘若問他(她)仙鄉何處,他們大多會直接回答自己的地區名稱,外交辭令一點的,會告訴你:“護照上是不列顛(Britain)。”
他們也不太愛加上“大”不列顛。這其中蘇格蘭人尤其敏感,或許是和其他地區相比,蘇格蘭相對人口更多——超過了500萬人口。
但即便如此,蘇格蘭人口,也只有英格蘭的10%。
而第一個007的演員肖恩·康納利,去世前30年最投入的事業,就是蘇格蘭如何獨立……

電影《勇敢的心》。
這是一種非常複雜微妙的同國卻不同民族文化關係。有人類比蘇格蘭和英格蘭,似乎如同加拿大和美國、新西蘭和澳州。有點相像,又不太像。
大多數英格蘭人說起蘇格蘭,總會帶點隱性優勢心理地說一句:我們北方的表兄弟……他們最喜歡在體育場上打敗我們。
英格蘭人當然不會將體育場上最大成就,等同於打敗蘇格蘭——打敗蘇格蘭是應該的,即便實際戰績,打敗蘇格蘭往往會很不容易。
而蘇格蘭還真以打敗英格蘭為體育盛事,不論足球橄欖球板球。足球影響力當然最大,很長時間,英國會每年、後來每兩年舉辦一個所謂Home Nation的足球杯賽,四地區代表隊角逐,這給了蘇格蘭很多和英格蘭交手機會。
然而1989年後,這項賽事停辦——英格蘭早就想放棄這項賽事,他們更覺著和歐洲交流乃至征服歐洲,是“大英帝國嫡系”該幹的事兒。
英格蘭越來越歐洲大陸化,哪怕政治上脫歐,經濟和文化上,和歐洲不可隔離。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們,越來越邊緣化,不論地緣還是文化。
與此同時,蘇格蘭的獨立呼聲音量也在上升,達到公投的地步,至少說明這動議不是空穴來風。

年輕的蘇格蘭人,也會在社交媒體上放大“蘇英千年仇恨”。凱爾特人遺傳、羅馬人統治等千年故事,到電影《勇敢的心》都似乎在旁註著這種仇怨的存在。
可實際上,1603年,蘇格蘭王室就在英格蘭王位上取代了都鐸王室,政治聯盟一體化,超過了500年。
莎士比亞為什麼要寫《麥克白》?就有歷史學家表示,這是為了討好剛在英格蘭上位的蘇格蘭王。
1762年,也有過蘇格蘭人擔任英國首相。克里米亞戰爭期間,領導英國的,也是蘇格蘭首相。
很大程度上,蘇格蘭國民黨(SNP)近年為了拉選票,而挑起更多民族對立情緒,但本質上,到底有多少蘇格蘭人想獨立成國,依舊不夠明顯。
因此體育場上的對抗,是蘇格蘭宣泄這種複雜情緒的最好通道。輸了壓力不大,贏了則蕩氣迴腸……但事實上,最好的蘇格蘭球員,都在英格蘭聯賽效力,真要是敵我兩分的話,不可能如此融合。
當然,蘇格蘭對陣英格蘭,不會有一個蘇格蘭名宿或者評論員會表達對英格蘭的支援。英格蘭呢,總會對蘇格蘭誇上幾句,口吻卻像是個大哥在不斷鼓勵進步中的小弟。
大哥的眼光,總有著自以為是的超邁。擰巴的關係,打完這一場,還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