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歷基遭零封是因為他上晚了?
2021年06月15日14:20

  深度| 新浪體育 #歐國盃專題 #人物

  西班牙在本屆歐國盃的首戰中,0-0戰平瑞典,交出了一張令人失望的和波答卷。

  而這樣的結局,既源於莫拉達屢次錯失良機,更要歸咎於教練安歷基糟糕的排兵佈陣。

  賽後很多人認為,安歷基在第66分鐘才派泰亞高出場,是一個錯誤。

  泰亞高是誰?

  他是利物浦的核心。

  但是很多人不太知道的是,泰亞高有個巴西國腳的父親馬津霍,還有一個進過巴西國家隊,目前效力於巴黎的弟弟拉芬拿。

  ‍‍‍‍‍‍‍‍提起66年出生的老馬津霍(Mazinho),只有40歲的老球迷才能記得他。

  94年7月9日(當地時間),美國世界盃8強,巴西以3-2的比數驚險淘汰荷蘭。

  在白必圖為巴西攻入第二個入球之後,他跑到場邊,與羅馬里奧、馬津霍一起跳起了搖籃舞,將這顆入球送給了自己幾天前剛剛出世的兒子——馬圖斯。

  這段頗具創意的入球秀,立刻傳遍世界,成為經典。在此後的不同國家不同等級比賽中,被多次致敬模仿。

  而在右側跟著白必圖一起跳搖籃舞的,就是老馬津霍。

  而當下,如果再有人提起馬津霍,多半不會記得他曾效力於拜仁,也不會想起他是94年巴西世界盃第四冠的主力成員。

  因為如今的老馬津霍,是「父憑子貴」的代表人物:畢竟一個人能生出西班牙和巴西兩個足球強國國腳的人,這遺傳基因的強悍,令人咋舌。

  而在這父子三人中,目前成就最高的,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馬津霍老爺子的長子——泰亞高-阿爾坎塔拉-多-納西門托。‍‍‍‍‍‍‍‍  

  01 顛沛流離

  作為巴西國腳馬津霍之子,泰亞高的童年,相比於其他從貧民窟中走出的球員來說,顯然要具備更好的物質條件。

  當然,他也免不了跟隨父親,經歷更多的顛沛流離。

  泰亞高91年4月11日出生於意大利聖彼得羅-韋爾諾蒂科。彼時,他的老爹馬津霍正效力於弗洛倫薩隊。

  一年後,馬津霍回到巴甲,加入了彭美拉斯,小泰亞高開始在法林明高青訓營的草坪上爬著追球。

  94年,老爹到了華倫西亞,小泰亞高則隨他飛去了西班牙,加入了一支名叫烏雷卡的小小球隊。

  96年,老爹轉會切爾達,小泰亞高也轉會,加入克爾默。

  2001年,時年35歲的老爹馬津霍再次回到了巴西,在Victoria掛靴退役,而小泰亞高也跟隨著老爹的腳步,重回法林明高青訓。

  老爹的退役,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泰亞高未來的發展道路,他無需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也不用在各家青訓營間反複橫跳。

  於是,他在法林明高度過了安穩的五年。

  2005年,巴塞球探們在巴西考察時,發現了這位巴西國腳之子。

  老爹馬津霍親自陪伴著他和他的弟弟拉芬拿,將他們一同送去了大名鼎鼎的拉馬西亞青訓營。

  在這裡,兩位小球員趕上了拉馬西亞最成功的年代,接受了最好的足球訓練。

  與生俱來的天賦和幼年時的耳濡目染,讓他們過關斬將,成功闖過各級梯隊,最終成為了拉馬西亞出品的又一代精品球員。

  在哥迪奧拿入主魯營之後,泰亞高開始走了球運。

  09年5月17日,在對陣馬略卡的比賽中,泰亞高替換下了古莊臣,完成了一線隊首戰,時年18歲。

  10年2月21日,西甲聯賽第23輪,他再次後備登場,攻入一線隊處子球,順利幫助巴塞4-0擊敗辛坦達競技。

  自此,泰亞高開啟了自己在巴塞一線隊的職業生涯,但接下來的路,卻沒那麼平坦。

 

  02 出頭無望

  進入一線隊之後,泰亞高紮實的拉馬西亞青訓功底和刻在骨子裡的南美足球技藝,讓不少教練和隊友對他刮目相看,並將他視作為「沙維接班人」。

  許多球員在年輕時,都很喜歡借助自己的速度、體能,在比賽中大展身手。

  儘管合理利用自身具備的優勢,確實無可指摘,但從長遠來看,一味依賴身體素質踢球,或是憑藉對手對自己技術特點的不瞭解出奇製勝,並不是什麼高瞻遠矚的選擇。

  相反,這樣的球員,很容易陷入曇花一現的陷阱中。一旦受傷、身體素質下滑、被針對性限制,很容易就會泯然眾人。

  而泰亞高恰恰與之相反,年輕時的他就非常成熟穩重,頗有「少年老成」之態。

  他懂得規避自己在身體素質方面的劣勢(身高僅1.72米,速度與爆發力都有所欠缺),善於用假動作欺騙防守人、製造空間。

  他的帶球動作動作連貫流暢、協調性出色;傳球視野開闊、腳法精準。

  放在別傢俱樂部,20歲不到就有如此「老奸巨猾」的技術特點的「少年天才」,一定會被當作瑰寶,賦予主力位置、高薪合約;盡力將他培養成球隊核心。

  但很遺憾,當時的巴塞,正處於球隊歷史上最巔峰的時期之一。

  09年的巴塞剛剛完成六冠王偉業。

  球隊的陣容,絕對對得起「「地上最強」」的名號。沙維、恩尼斯達和布斯基斯成為了崇尚tiki-taka戰術,偏愛傳控打法的哥迪奧拿,最信賴的中場鐵三角。

  即便泰亞高是哥迪奧拿慧眼識珠,一手從B隊提拔上來的愛將,也絕無可能頂替掉「哈白布」中任何一人。

  在球場上擁有出色球商、寬闊視野的泰亞高,顯然在生活中也具有很長遠的目光。

  也許,他早在2011年,就預見了自己在巴塞將常年坐後備,難有出頭之日。

  因此在2011年與巴塞續約時,老爹馬津霍和他的經理人佩雷-哥迪奧拿(時任巴塞教練佩普·哥迪奧拿的長兄),就在合約中加入了一項特殊條款:

  正常情況下,泰亞高的解約金將高達9000萬歐元,這在16年普巴天價轉會曼聯,球壇通貨膨脹之前,是一個高得難以想像的數字。

  但是,他們要求巴塞必須保證泰亞高的賽季出場次數在60%以上,每場比賽出場時間不得低於30分鐘。

  否則,違約金將會自動下調到原價的20%。

  

  03 投奔恩師

  12-13賽季,維蘭路華接過了哥迪奧拿的教鞭。

  在整整一年里,泰亞高總共出場36場。出場次數雖然符合條款內容,但上場時間卻嚴重不足。

  於是,其違約金按照合約所簽訂的那樣,從高不可攀的9000萬天價,跌落到令不少球隊有意入手的1800萬歐元。

  最終,德甲豪門拜仁慕尼黑以2500萬(500萬友誼賽收入)的價格購入泰亞高。

  馬津霍父子做出加盟拜仁的選擇,有著多重的影響因素。如果只是想要賺高薪、踢主力,泰亞高完全可以去其他球隊試試看。

  德甲荷李活也亦需要巨大的競爭,才有機會。

  不過,熟悉和提拔了泰亞高的哥迪奧拿成為了拜仁的教練,因此他去拜仁投奔自己的恩師,也就水到渠成了。

  初到拜仁那幾年,由於陣中有舒韋恩史迪加、查維-馬天尼斯等中場大咖的存在,泰亞高並沒有立即成為拜仁的主力。

  不過,在此期間,他已經擁有了遠遠超過巴塞時期的,更多的進攻權限。泰亞高也開始嘗試學習,如何扮演中路進攻核心的角色。

  而就在哥迪奧拿對他寄予厚望,扶他上位的頭兩年,泰亞高遭遇了嚴重的傷病困擾——

  13-14賽季,泰亞高出戰16場聯賽,其中11次正選,聯賽與歐冠盃淘汰賽合計出場時間,大約在1300分鐘左右;

  14-15賽季,泰亞高的出場時間理應更多,但膝蓋內側韌帶的多次、反複受傷,讓他幾乎在病床上躺完了整個賽季。

  那年,他只為拜仁正選出戰了2場聯賽,即便是將聯賽與歐冠盃淘汰賽加在一起,也只不過打了640分鐘,甚至還沒有到前年的一半。

  反復出現的嚴重傷病,成為了泰亞高拜仁生涯第一顆,也是最大的那顆絆腳石。

  他被主教練信任、他被隊友認可,但健康狀況製約了他的進步,限制住了他向前進發的步伐。

  好在,泰亞高扛了過去,非但沒有讓傷病影響自己的未來,反而有了更大的成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隊內一眾老將逐漸開始退位,他開始穩坐主力,踢上正選了:

  15-16賽季,踢了27場聯賽,16場正選;9場歐冠盃淘汰賽,8場正選,合計2300分鐘。

  16-17賽季,正選出戰36場,只以後備身份踢了一場聯賽,總計超過3000分鐘。

  17-18賽季,再次受到傷病的困擾,但依然出戰了29場比賽,踢了至少1800分鐘。

  18-19賽季,基本擺脫傷病,30場正選,5場後備,又以絕對主力身份出戰2700分鐘。

  04 沙維還是布斯基斯?

  很明顯,泰亞高7年的拜仁生涯,重要性是在逐步提高的,擺脫了傷病困擾的他,無疑曾是拜仁隊中最重要的中場之一。

  甚至,你可以將他視作為拜仁新老交接的橋樑,早在小豬、拿姆末期的拜仁,他就漸漸成為了球隊的重要輪換。

  而在哥列斯卡、基拿比們逐漸接班,費歷克打造新一代拜仁時,泰亞高已然化身為拜仁的中場大腦,傳控大師。

  這7年間,泰亞高身份的轉變,其實也象徵著,他在球場上位置與職能的演變:

  在小豬、沙維·馬田內斯、維達爾等球員身邊,泰亞高的進攻職責更重,防守壓力更小;而當這些老將淡出之後,泰亞高的位置逐漸向後移動,硬是從中中場變成了一代名防守中場。

  隨著球壇戰術思潮的變革,防守中場這個位置,開始承擔起愈發重要的進攻職能。

  因此,如今的他,早就和剛出道時的「1.0青年版泰亞高」大不相同、判若兩人;這幾年的「2.0成熟版泰亞高」,已徹底甩開「沙維接班人」的頭銜,打起了組織型防守中場、節拍器。

  而提起組織型防守中場、節拍器,就不由得會將泰亞高,與他的前隊友布斯基斯相比。

  那麼,他到底是更像一代傳奇,組織大師沙維,還是更像「球盲過濾器」布斯基斯呢?

  實際上,泰亞高與這二位都不完全相同,他更像是30%沙維、70%布斯基斯的結合體。

  沙維,一代短傳大師,史上短傳精度、頻率兼具得最好的球員,沒有之一;視野開闊、跑位勤勉,他是巴塞tiki-taka戰術中編織起傳控網絡的中樞,沒有他,網結不起來。

  而布斯基斯雖然對抗能力一般,但勝在預判、站位、提前攔截,在沙維與恩尼斯達離隊後,更是承擔起了很大一部分進攻職責,尤其擅長守轉攻和原地擺脫,是巴塞中後場重要的出球點。

  論攻,泰亞高與沙維還差著很遠,他的特點是擺脫防守、尋找空間、向前出球。

  論守,儘管泰亞高的防守策略,同布斯基斯很像,也是聚焦於預判、選位,很少和對手硬碰硬拚身體,但確實很難超過布斯基斯,更不用提兩人身高差距帶來的防空劣勢了。

  但換而言之,泰亞高防守比沙維好,不止能打中中場,還能踢防守中場;進攻比布斯基斯好,不僅會擺脫與出球,還能過人和長傳,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中庸之道」了。

  

  05 新的挑戰

  在隨著拜仁拿到19-20賽季的五冠王(世冠盃奪冠在泰亞高轉會之後發生)後,早就萌生去意的泰亞高,以3000萬歐元的價格離開了拜仁,加盟了利物浦。

  關於泰亞高離開拜仁的原因,坊間一直流傳著各種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拜仁西語幫,即泰亞高、查維-馬天尼斯、古天奴三人組的解散;也有人說,是因為拜仁要讓年青人上位,不見得能保證泰亞高的正選位置和出場時間。

  但有時候,事情也許並沒有那麼複雜,對於泰亞高的決定,也有更簡單的解釋:

  他只是單純想要換個環境踢球,在這個時機迎接新的挑戰,步入職業生涯的下一個階段。

  而泰亞高加盟利物浦的第一年,卻恰好趕上紅軍的低谷期、傷病潮,糟糕的戰績、跌宕起伏的表現,使得泰亞高的發揮也不如人意,頗受一小部分球迷的質疑。

  可是,將責任推諉給方才到隊不久,還未完全與球隊磨合成功的泰亞高,真的合適嗎?

  泰亞高向來,就不是一位以遠射、後上進攻聞名的球員,他從不曾像拿傑迪錫那樣,交出單賽季兩雙(入球、助攻都不低於10次)的數據單。

  他的定位,是中後場視野最寬闊、盤帶最出色、傳球最精準的出球點,專門通過提前爭位、預判路線的方式,終止對方的進攻。

  或者,你可以把他看作一個「守轉攻發動機」,負責前後場的銜接和小範圍調度。

  所以,如果你指望他大舉壓上,遠射破門,或是傳出致命一擊,那多半是不現實的。

  是故,儘管泰亞高這一年的利物浦生涯,顯然不算成功,但考慮到傷病、磨合等問題,我也並不認為是失敗的,準確一些來說,我更願意稱之為「不完整的」。

  那麼,泰亞高究竟是否適合利物浦,到底能否為利物浦帶來更多的變化呢?

  在未來的幾年內,利物浦的冠軍班底,多半會繼續維持,不太會發生球員大規模離隊,被迫打造新陣容的情況。

  因此,這一問題,將會在利物浦陣容齊整時,在高普對於新版中場三人組(韋拿杜姆確認離隊)不斷進行輪換調整的過程中,得到最好的解答。

  屆時,如果一切理想的話,我們將能看到一支中場技術更加細膩、更加銳利的利物浦。當然,我們也能看到一個在軒達臣們身邊,防守壓力大減,盡情施展進攻才華的泰亞高。

  至於西班牙,安歷基如果用泰亞高正選擔任組織型防守中場,是最萬能,也是最中庸、不會出錯的安排。

  但今場比賽,他卻用確克、洛迪高和佩德里正選,而前場卻不斷讓艾巴、馬高斯-洛蘭迪傳中,試圖讓莫拉達或奧爾莫、費蘭-托利斯破門得分。

  顯然,洛迪高和佩德里,並不適合在這樣的局面下踢出自己的特色,因而,西班牙雖佔據場面優勢,卻難有建樹。

  下半場開始後,安歷基對傳中戰術有所動搖,終於在66分鐘換上了泰亞高。

  泰亞高的出場,帶給了西班牙不一樣的改變,他們的進攻更具層次感,不再停留於「邊路突破傳中、中路搶點射門」這種簡易的套路,反而開始頻頻洞穿對手肋部。

  甚至,還在底線附近屢次打成倒三角配合,只是臨門一腳,欠缺些運氣。

  在此過程中,泰亞高成為了西班牙的大腦,雖然他觸球次數並不多,但大部分找弱側的斜長傳,都是由他策劃的。

  可惜的是,泰亞高上場時間太晚,瑞典硬守下了最後半小時,鬥牛士的17次的射門,只收穫了一個寂寞。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新浪體育微信公眾號:sports_sina)

  (鴿騎第E吹)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