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堅守老房28年不搬家,只為1歲半失蹤兒子能回家
2021年05月27日13:24

  原標題:父親堅守老房子28年不搬家,只為1歲半失蹤的兒子能找到回家路

  封面新聞記者 陳章采

  1993年4月4日是星期幾?

  62歲的王利萍脫口而出:“星期天!”

  1993年4月4日,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三八路社區居民王利偉1歲半的兒子王瑀(王利萍的侄子)被外婆家請來的保姆抱出門後,消失在茫茫人海。

  這個日子從此深深地刻在了王利萍的腦子裡。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自貢市自流井區三八路社區廣場認親儀式現場,55歲的王利偉和已經30歲的王瑀緊緊擁抱在一起。

  自流井區公安分局副局長劉勇鄭重宣佈:經公安機關司法鑒定,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蔣村鄉居民趙某,就是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三八路社區居民王利偉1993年4月4日失蹤的兒子王瑀!

  這一天成為王利萍一生中又一個無法抹去的日子。

  親人相見

  才請來一天的保姆抱走一歲兒

  1993年4月4日,王利偉和妻子王某到自貢市公安局自流井刑警大隊報警,稱兒子王瑀(1991年10月27日出生)在外婆家被剛請來僅一天的保姆抱出門後,再也沒有回來,懷疑被拐走了。

  接到報警後,自流井公安分局立即成立專班開展案件偵辦工作。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警方經過摸排走訪、巡線追蹤、人員篩查等工作措施,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

  王利偉一家人也想盡了辦法,四處尋找失蹤的兒子。限於當時的經濟、交通和信息條件,沒有任何結果。

  這個全家人和周圍鄰居們都喜歡的“瑀莽兒”,從此消失在人海中。

  失蹤前留下的照片

  王利萍說,侄子失蹤後,“我們王家的天就塌了。爺爺2001年去世的時候,一直唸唸不忘這個長孫。彌留之際一直不斷地喊‘瑀莽兒、瑀莽兒’。死了後眼睛都一直沒有閉上。”

  王利偉一家居住在三八路社區原四川省第十一建築公司家屬區一棟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平房裡,屬於典型的棚戶區。28年來,王家曾多次有過賣掉老房子購買新房的機會。“好幾次價錢都談好了,但我們擔心以後瑀莽兒回來找不到家,都放棄了。”

  55歲的王利偉堅守在老房子裡,懷著對兒子的強烈思念,度過了10000多個日日夜夜。他堅信:只要他留在這裏,兒子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父親堅守老房子等兒回家

  幾代民警從來沒有忘記這個娃

  42歲的楊宇是現任自貢市自流井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長。因為父母和王利偉一家相識,知道王瑀失蹤案的時候他才14歲。2005年加入警隊後,楊宇也始終對王瑀失蹤案很關注。

  “我所知道的幾任刑偵大隊長,都一直在努力想突破王瑀失蹤案。”楊宇扳著指頭曆數參與過此案的刑偵大隊領導和民警,他們中有的已經退休,有的病臥在床,還有的已經離開了人世。

  2010年,DNA技術在案件中的應用,給當時已經17年未破的王瑀被拐賣案帶來了曙光。

  自流井警方積極利用先進的刑事科學技術尋找破案條件。同時,對被拐賣兒童的親生父母親的DNA血樣進行了採集,委託自貢市公安局物證鑒定所對DNA生物檢材錄入數據庫建檔。

  從此,這份DNA生物檢材逐年在數據庫中與採集到的數據進行碰撞比對。但每一次都令充滿希望的民警們歎息喪氣。

  翹首盼望

  新技術大海撈針“撞上”失蹤兒

  楊宇說,2021年1月,全國公安機關開展解救、查找被拐賣兒童的“團圓”專項行動後,刑偵大隊在分局黨委統一領導部署下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對在冊的未破拐賣案件逐一進行梳理,逐頁查詢案卷,問詢當年偵辦民警相關案件情況,並依託科技平台對案件信息進行全面溯源。同時在自貢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的大力支持下,對案件中僅有的檢材進行深度篩查。

  2021年4月下旬,刑警支隊物證鑒定所受自流井分局委託,專程前往四川省公安廳刑事科學技術處開展進一步科技比對工作。在王瑀被拐賣案父母親DNA數據進行碰撞比對的過程中,一份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蔣村鄉姓名為趙某的人員數據顯示,雙方存在特定生物關係。

  這個重要信息令自流井警方振奮不已。自流井分局黨委指示刑警大隊立即組織專人開展落地核查工作。

  5月10日,3名專班民警趕赴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蔣村鄉趙某老家,對其父親趙某某(54歲,縣城打工)、母親賈某某(54歲,務農)開展調查工作後確認:趙某並非其親生,真實信息為1993年5月份左右通過一鄰村做生意的人員(身份信息不詳)介紹後從一四川籍人員處(身份不詳、未見面)領養,之後便一直視為自己親生兒子,撫養趙某長大成人。

  為即將回家的兒子收拾房間

  警方從同村鄉親和村委會瞭解到,趙氏夫婦對趙某關愛有加視若己出,趙某也非常孝順,為人正直,明事理,無任何不良嗜好。已婚,與其妻子李某育有一子(7歲),李某現已懷有3個月身孕。趙某目前在北京市順義區從事貨車物流工作,家庭經濟狀況較為穩定。

  專班民警馬不停蹄地趕往北京市順義區與趙某見面。民警向他介紹了王瑀失蹤案及生物數據比對情況,並積極宣講相關法律法規,引導他積極面對客觀現實,配合公安機關相關調查工作。

  依法對趙某採集了血樣備檢後,民警又於5月15日連夜趕回自貢。次日,經自貢市物證鑒定所對採集血樣進行DNA比對鑒定後,確認趙某系王利偉、王某的生物學子女。

  5月20日,公安部對王某偉、王某與王瑀的DNA比對結果予以複核認定。

  至此,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蔣村鄉的趙某系失蹤28年的王利偉、王某的親生兒子王瑀,從法律上得到了確認。

  終於等到你了

  那個胖乎乎的瑀莽兒回到家了

  5月24日,專程再次趕赴河南的自流井公安分局民警向趙某宣佈了鑒定結果後,和他進行了長時間的交流溝通。

  楊宇說,因為被拐走時年齡太小,趙某對於自己的經曆、家鄉及親生父母等毫無印象。在突如其來的鑒定結論面前,完全沒有思想準備。

  民警向他詳細介紹了親生父母及家人28年來對他的思念,以及幾代民警為了尋找他付出的艱辛。在法律確定的事實面前,趙某接受了自己是從小被人從四川拐來的現實,開始產生回到家鄉和親生父母相見的強烈願望,並立即安排好工作後隨專班民警返回四川。

  5月27日上午,自貢市自流井區三八路社區門前廣場。王瑀父母和長輩、親友來了幾十個,大家一邊回憶當年的情景,一邊翹首盼望。

  9時許,一個身材高大長相俊朗的男子從警車下來,已經55歲的王利偉看著那個已經成為丈夫和父親的年輕男人來到面前,眼裡含著淚花,嘴唇劇烈顫抖說不出話來。

  父子二人緊緊擁抱,王利萍哭著跳著喊道,“瑀莽兒你回來啦!瑀莽兒你回來啦?”

  面對無數陌生的親人和長輩,王瑀表現得彬彬有禮。儘管完全聽不懂家鄉的方言,但總是有禮貌地接受親人們的擁抱、撫摸。

  認親儀式結束後,孝順的王瑀攙扶著82歲的奶奶上車,又四處張望,直到把父親扶上車。一家人回到家裡。

  回家的路有一段高高的石梯,王瑀攙著父親一步一步地登上在他記憶里幾乎沒有任何印象的石梯,聽父親反複說,“我們住在這裏就是為了你哪天回來能找得到家。”

  一路上,不斷有頭髮花白的婆婆、阿姨跑到他們面前,反複端詳王瑀,流著淚問他:“瑀莽兒,你認得到我不?”完全聽不懂家鄉方言的瑀莽兒只有尷尬地搖頭,惹得婆婆、阿姨們拍著手哈哈大笑。

  看著這感人一幕,楊宇和民警們禁不住濕了眼眶,“我們輾轉數千公里,前後曆時28年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關注我們Facebook專頁
    相關新聞
      更多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