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0億先生”沈騰加持,BOSS直聘能讓中國人找到好老闆嗎?

文 | 易不二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春節檔電影市場,賈玲的處女作《你好,李煥英》無疑成為最大的黑馬,不僅大年初一就創下中國影史單日最高票房紀錄,截至目前更是已經破了48億。
作為主演的沈騰,在《你好,李煥英》的加碼之下,個人票房成績直接突破了200億,一舉成為了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演員。
《你好,李煥英》的成功,背後贏家無數。其中,前段時間傳出將於今年赴美上市消息的BOSS直聘,簽下了“200億先生”沈騰為代言人後,在春節後的金三銀四求職季,或將迎來一波爆發。


從劉濤到沈騰,BOSS直聘希望走向公眾
BOSS直聘簽下沈騰,借勢的背後,應該有BOSS直聘走向公眾的野心。
其實不管是劉濤還是沈騰,都是十分具有知名度的明星。
在2020年BOSS直聘簽下劉濤之前,她就已經有了“全民媳婦”的標籤。之後,又憑藉爆款電視劇《歡樂頌》里的職場精英安迪這一角色,以及綜藝《親愛的客棧》里“客棧老闆”的擔當,不僅聲譽更加穩固,其職場精英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這個時期,劉濤的形象與主打老闆與業務主管直接招聘的BOSS直聘非常吻合。對於求職人群來說,在BOSS直聘上,他們有機會對話到運籌帷幄的“客棧老闆”或者是氣場兩米八的精英“安迪”。
這種跨越層層職場鴻溝,直接跟老闆談的直聊模式,暗合了求職者對職場平等的期待。
TalkingData的數據顯示,57.9%的高校畢業生希望與業務部門的直屬領導進行對接;69.1%的高校畢業生認為與業務部門的人進行事先溝通有助於增加面試的成功率。
從而,無論網友曾經有多麼嫌棄BOSS直聘的那句“找工作就跟老闆談”的洗腦廣告,效果卻是,年輕人記住了這個招聘軟件。
數據不會騙人。
根據TalkingData發佈的《2020年高校畢業生求職研究報告》有數據表明,90.4%秋招高校畢業生使用手機終端進行求職,其中,BOSS直聘是大學生最愛用的求職類APP。
不僅是大學生,據不完全統計,美港股互聯網上市公司自身與其員工,都在使用BOSS直聘,只是身份不同。2020年5月至10月,BOSS直聘的平均日活用戶數約為280萬,平均同比增長率超過80%,用戶平均單次使用時長多於20分鐘的比例超過45%。日活量位居行業首位。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無論是發展至今的BOSS直聘,還是行業其他玩家,都面臨著一個同樣的問題:網絡招聘服務更多是發達地區專屬。早年招聘網站時代,服務的企業客戶至少需要一個專業的HR團隊。這隔絕了零散但大量分佈在各地的中小企業。
最典型的例子是,已經2021年了,很多製造業工廠仍然採用告示招聘。小地方的商貿行業公司,親戚推薦仍是主要的用人渠道。
BOSS直聘要保持持續增長,就需要從解決城里人找工作問題,變成解決全國人民找工作問題。
趙鵬曾經舉例說“中國有2億白領,平均每24個月換一次工作,一次平均需要2個月的時間。4億藍領,平均每6個月換一次工作,一次平均需要2周。”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是沒有十分明確地目標,又較為“急切”想要獲得工作的群體,一定程度上很難有較高的通過率;而白領群體又是相對穩定的人群,一次使用招聘軟件之後會有長達幾年的靜默期。如果加上藍領用戶,成為全域求職平台,那麼活躍度的問題也會相應解決。
平台型生意的歸宿是綜合,低頻生意的賽點是聚合,藍領+白領+大學生,這或許正是BOSS直聘的星辰大海。


BOSS直聘給自己的第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簽下了“200億先生”沈騰。
如果劉濤契合的是BOSS直聘崛起時期的白領定位,那麼同樣擁有國民度的沈騰,則代表著BOSS直聘在白領人群之外的想像力。
在如今“顏值即正義”的時代,沈騰這樣一個長相普通、家境普通的人,卻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華,站上了事業的最高峰。這個勵誌的職場樣本,能夠覆蓋和共鳴的,不僅是白領群體,還有其他生在小城小鎮做著普通工作謀生的大多數普通藍領。
從而,BOSS直聘與擁有強大國民認知度的沈騰牽手了。
BOSS直聘有能力讓全國人民找到好老闆嗎?
只是,簽下了“200億先生”沈騰,還是不會意味著BOSS直聘就能“穩了”,尤其是在赴美IPO的關鍵年頭,還有一系列行業問題需要BOSS直聘給出行動與答案。
目前,BOSS直聘最受質疑的,是盈利問題。
與一直緊盯著B端付費的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等老牌互聯網招聘平台相比,BOSS直聘的模式,突破了完全依賴TO B服務企業的路徑——必須擁有強悍的線下銷售團隊,走向挖掘線上個體B端用戶的變現價值。同時,大量活躍的C端用戶,也有非常大的想像空間。在2017年,BOSS直聘就已經實現了盈虧平衡,而C端用戶的商業價值也開始被老牌招聘網站重視。
只是,對於BOSS直聘自身來說,想像空間與現實是兩件事。
一方面,由於其在初期吸引與留存的公司大多為中小微企業,較於大企業巨頭們來說,付費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在很多C端用戶的心智里,求職軟件只是用完即走的“免費”工具,在低頻的求職期間,他們的付費意願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2019年時,趙鵬就說過,年營收規模是10億數量級的BOSS直聘,“盈餘扔處於微利水平”。而同一時期的前程無憂,全年營收達到40億元,淨利潤12億元。
從而,在盈利問題上,BOSS直聘或許還需要做大B端基本盤與撬動C端增長盤兩手抓,要麼做大規模,要麼深耕人力資源的配套服務等措施,來進一步提高盈利天花板。
BOSS直聘還有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幾次信任危機事件發生之後,需要加強平台監管力度,杜絕信任危機事件再次發生,同時徹底擺脫“佗西塔陷阱”。
互聯網從來就不缺騙局。任何新事物的崛起與成長,都會伴隨著爭議與質疑。
比如在新一代求職平台崛起之前,智聯招聘、前程無憂這些老牌互聯網招聘網站就已經深陷在虛假招聘、個人信息安全隱患等問題的漩渦里。
BOSS直聘將招聘者拓展為中小企業決策者、老闆的創新,使之成為其迅速發展的利器。彼時的市場,傳統招聘企業效率提升的層面也僅限於擴大了供需雙方的“篩選池”,並沒有更深入到匹配的精準度上。從而,為求職和供需雙方提供了直接溝通的機會,提高“人崗匹配效率”的BOSS直聘,做到了“新的玩家占住了新的戰場”。
信任風險也隨之而來。
但“和老闆談”的聊天模式,但在素質層次不齊的大社會里,卻難以避免被別有用心的所謂“老闆”、“企業”利用,引發出一系列危機事件。
當然,平台確實要負起監管之責,而BOSS直聘也通過安全提醒機製、擴充“機器+人工”審核流程、成立大數據安全團隊,並設置“違規賬號處理公告”公告欄等等措施,來完善監督審核機製。只是,信任危機一旦發生,平台就難以避免地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掙紮在“佗西塔陷阱”。
因此,對於BOSS直聘乃至整個互聯網招聘行業來說, 追求用戶數量的多、覆蓋崗位的廣沒有錯,但眼前更重要的是還應以更高的服務質量的高、更優的用戶體驗來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總的來說,BOSS直聘的“直聊”模式對於整個行業都具有借鑒意義的“邊緣創新”,這也構成了BOSS直聘的基本競爭力。而作為聚焦於招聘領域的雙邊平台,BOSS直聘更需要解決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有模式帶來的問題,從而讓自身更具想像空間。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
- 關鍵字
-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