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早入球,之後回收,讓對手壓上來,苦苦支撐,在最後階段失球,3分變1分……
最近的比賽中,熱刺不停的重覆這一循環,人們開始稱之為「摩連奴(Jose Mourinho)模式」。
主場1比1戰平富咸,熱刺又是這樣丟失了兩分。之所以稱它為模式,就是因為它不斷複製重現。熱刺在比賽75到90分鐘階段的失球數達到了8個,而最後20分鐘失球導致的失分,已經達到了10分。
10分中有6分,是丟給了積分榜當時排在下半區的球隊,水晶宮、紐卡素、狼隊以及富咸。在領先局面下失分,熱刺在英超排在第三多,只有白禮頓和錫菲聯更多。
換句話說,摩連奴的這支熱刺,守不住勝利果實。

摩連奴將這一模式的原因,歸結為個人失誤。對富咸賽後,他說:「上半場有4個好機會,下半場也有個好機會可以殺死比賽,而我們的失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些東西是個人的實力和個人錯誤,基本上我只能說這麼多。」
可問題是,在球員實力短期無法提升的情況下,主教練該做些什麼?
熱刺名宿奧哈拉說,熱刺這些後衛,不是摩帥當年在車路士那批人,泰利、卡華奴,都是大神級後衛,但熱刺的山齊士(Davinson Sanches)、戴亞(Eric Dier)、艾達韋列特(Toby Alderweireld),他們的能力不足以守住1球領先的局面。

這裡存在一個悖論:
1、熱刺後衛不行,所以才要收縮,密集隊形,如果壓出去,後防更鬆散,不更容易失球被人打花嗎?
2、可正因為後衛不行,才應該壓出去,禦敵於千里之外,減輕後衛壓力,否則像現在這樣密集回收,讓對手一直進攻,持續壓力下後衛的問題早晚會暴露。
聽上去無解,但其實不然。也許,摩連奴只考慮了1,但卻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對手。
踢曼城、曼聯、利物浦這樣的強隊,1的思路沒問題,而且效果很好;但面對富咸、紐卡素這類對手,你還只想著1,那就有問題了。當你有足夠實力壓制對手,攻入對手更多球時,你還要縮回來打防反,可能就適得其反了。

以富咸為例,這支降班區弱旅今季還從來沒有在落後局面下拿過分,落後必輸波,對熱刺是第一次能起死回生,這太說明問題了。荷杜等名宿認為,正是熱刺主動回收,讓對方壓出來控球,連續圍攻,導致對手信心一點一點增長,越踢越好。
當對手強大時,你收縮自保是一種策略;可當對手本是弱雞時,你還縮著頭挨打,只能助長對手的信心與勇氣,氣勢一旦瘋起來,小貓也變成了老虎。
水晶宮、紐卡素、富咸……摩連奴一成不變的戰術,一直在「養貓成虎」。

聯賽各項數據,熱刺其實都不難看。入球30個不算少(英超第4多)、失球16個很優秀(只比曼城多)、淨勝球14個甚至優於曼聯曼城等隊。那麼問題在哪兒?在於入球分佈。靠著防反,能打曼聯、修咸頓這些積分榜前列球隊5、6個,但對富咸、西布朗、般尼、紐卡素這些下遊對手,入球都不超過1個。
當對面是真老虎時,你縮著有點用,但對面是隻貓,你還畏手畏腳個啥?看著熱刺一慣性的收縮挨打,支持摩帥的球迷怕是心急如焚吧,也許他們不少人都想大喊一句:
對面是貓不是虎,壓出去,拚吧!
(江島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