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靠抄襲爆火!中國拍爛片的第一狠人,這次要涼了?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金錯刀(ID:ijincuodao)作者:周霜降
爺青結。
郭敬明和於正,嘴硬了一輩子的倆人,趕在2020年最後一天,都跳出來道歉了。

先是郭敬明公開承認15年前的抄襲事件,並向當事人莊羽女士道歉。
隨後,“死丫頭”於正也承認抄襲並道歉。
沒想到,抄襲也有內卷。
2020道歉日,成功登上熱搜。

前不久,111位影視從業者聯名抵製於正、郭敬明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聯名信中稱: “吸毒嫖娼的藝人都受到了懲罰,一些有道德問題的藝人也被限製出鏡,為什麼被法院判決的‘文賊’卻被資本和平台追捧…”
對於正、郭敬明二位的抵製,早非一朝一夕。
於正為什麼這個時候道歉?
於正出品,必有抄襲
誰能想到,於正小時候,是個很乖很內向孩子。
1978年2月,出生在浙江海寧,這是個出文人的地方,從王國維到徐誌摩,再到金庸,海寧被喻為“才子之鄉”。
於正從小愛讀書,視金庸為偶像,喜歡席絹的言情小說,也迷戀瓊瑤。甚至在初中那年出版了一本11萬字的言情小說,高三還寫了一部以自己為男主角的探案劇本。
1997年,屢次考不上上戲表演系的於正,先到表演系當了兩年的旁聽生,偶爾有機會能跑跑龍套,但經常被導演罵成狗。
一句台詞:“不好了,不好了,日本人打進來了”。
就這,他拍了30多遍都沒過。
演戲的路是沒指望了。
但東邊不亮西邊亮,於正迎來了人生第一個轉折點,遇到了李惠民。
說起李惠民的名字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他的作品應該都聽過,《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神雕俠侶》等。

1999年,21歲的於正從上海跑到香港,跟著李惠民學編劇。
那個時候,於正還是個吃苦耐勞,不求回報的老實孩子。
“我租了一間每月300元的小房子,每天花40塊錢打車到李導家,最窮的時候一個麵包掰成兩個吃。我住在二樓,水道一堵塞,房子全是臭泥,根本沒法兒睡覺,老鼠直接從脖子邊爬過。”
2002年,於正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那年他的作品《煙花三月》熱播,播到台灣打敗了當時最紅閩南語劇《意難忘》,當時香港評論說:
“二十幾歲,在兩三年里寫出多部歷史劇,於正可以稱之為中國最年輕有為的編劇了。”
《煙花三月》後,於正在業界積累起名氣,2008年和范冰冰合作拍了《胭脂雪》;
2010年,於正製造了《美人心計》這部當時大熱的劇集,也使林心如再度翻紅;
2011年,藉著《宮心鎖玉》,開闢了穿越宮鬥劇的先河。

這部戲的爆火,成功捧紅了楊冪、馮紹峰、何晟銘。於正憑藉該劇拿到了有14 個國家參加的亞洲電視節最佳編劇獎。
就連魔改的《新笑傲江湖》,讓東方不敗和令狐衝談戀愛,也爆了,總播放量達7.8億次!
這時的於正,不僅是編劇奇才,還是收視率的代表。
這一切,都離不開“抄襲”。
2009年6月,距離《美人心計》開拍還有一月,於正把劇本交給經紀人看。
他試探性問了一句:“寫的時候借鑒了網絡小說《未央·沉浮》,你看要不要聯繫下作者買版權?”
經紀人翻開一看傻眼了:“這人物和故事主線都是一樣,不買要出事的!”
再後來,又有《胭脂雪》抄襲TVB劇《鳳凰四重奏》;《鎖清秋》被扒出各種抄襲90年代的老港劇《恨鎖金瓶》。

《宮》後來也被扒出是《還珠格格》、《流星花園》、《金枝欲孽》等大爆劇的大雜燴。

從此江湖流傳一句話:“於正出品,必涉抄襲”。
於正,為什麼能越抄越火?
2014年,“於抄抄”再也藏不住了,瓊瑤一怒之下給廣電總局寫了一封公開信,公開舉報《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
《人民日報》直接發文,批其“文賊”。
於正轉眼上媒體澄清:
借鑒不是問題,瓊瑤告我是前輩對後輩的打壓。
專欄作家姚鴻恩寫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在美國,等待你的是十年牢獄。
但沒過幾年,於正憑藉《延禧攻略》東山再起。
生命不息,抄襲不止。
抄襲的人不少,但像於正這樣,靠抄襲成名,還能越抄越火,除了郭敬明,也只有他了。
憑什麼?
李惠民曾說過一句話:
於正很聰明,知道怎麼樣讓自己出名。
教科書級的抄襲
於正抄襲有一套自己的套路。
有時候需要看導演以前的作品,把情節結構“扒”下來,以備翻拍。
如何避免被告呢?
據說,於正曾在私下裡這樣告訴同行:
“抄襲只要不超過20%,比如你把20集戲全抄了但只要擴充到100集,法院就不會追究。”
於正還有更絕的一點,抄襲速度極快:“比別人晚懷孩子,但是先生出來”。
2009年,唐人在製作《步步驚心》的時候,於正馬上搞了一個時代背景、人物關係等都差不多的清穿戲《宮》。
並且在兩個月時間內匆匆製作完,趕在《步步驚心》之前播出來,搶得了影視界“第一穿越劇”的頭彩,爆了。
《延禧攻略》同樣搶在了同類題材、同一背景的《如懿傳》前製作完成,率先播出。
某位影視老闆就公開說過:“好好寫劇本,太傻!要有於正那樣的速度。”
碰瓷營銷高手
於正也是碰瓷高手。
《笑傲江湖》剛播完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拿了奧斯卡的大獎,於正接受採訪時,就碰瓷《少年派》,說兩個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是把一個很深度的東西普及化了”。


吳謹言被批演技,於正站出來說張曼玉也是這樣演的;

還曾揚言要把陳曉打造成下一個劉德華。

沒劇的時候,於正用炒作搏關注度。
《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熱,他要否認出任導師;

楊冪離婚,他跳出來:“我早就知道了”;

沒有熱點,他就靠拉踩Angelababy和陳妍希製造熱點。

他說過這樣一句話,黑紅不可怕,可怕是沒有關注度。
可以這麼說,從來都是於正控制熱搜,而不是熱搜控制他。
於正,中國最牛的產品經理
這些年,於正劇,幾乎淪為集抄襲代名詞。但是收視率都奇高:《宮鎖心玉》、《美人心計》、《笑傲江湖》、《宮鎖珠簾》、《陸貞傳奇》等全是收視冠軍。
除了收視奇蹟以外,於正劇還保持著一部戲捧紅一個女演員的記錄。
拋開編劇身份來說,於正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
——觀眾喜歡什麼,他就拍什麼。
首先,於正會分析當前市場最火的劇種。
2005年前後,《金枝欲孽》從香港紅到內地,看到宮鬥劇的火爆,於正很快創作了《大清後宮》,宣傳噱頭就是“內地版《金枝欲孽》”。
2008年,那時候螢幕上古裝劇大多以《康熙王朝》《大漢天子》這樣的正劇為主,以女性視角為主的古裝劇數量稀少,於正緊跟著就製作《美人心計》,拿下了當年的收視冠軍。
其次,於正會根據網絡小說的熱度,判斷觀眾喜歡什麼。
他一直關注各大小說網站的排行,對當下流行的耽美、女尊甚至百合等年輕人喜歡的各種新鮮元素,瞭如指掌。在改編作品時,會把這些元素融到自己劇本里。
比如,這幾年社會主義兄弟情火了,於正就拍了《鬢邊》;

大家嗑百合,含姬量很高的作品《雙鏡》又在籌備中。

於正常年學習觀眾心理學,研究收視率,非常懂觀眾的爽點。《延禧攻略》就是一個大爽劇,是於正給觀眾糟心的生活,找到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
魏瓔珞宇宙第一大女主,絕世黑蓮花,一路升級打怪,在一眾需要各種男人出手相救的劇中,顯得與眾不同。

果然,當不了產品經理的編劇,不是好商人。
結語:
17年前,靠《夢裡花落知多少》成名的郭敬明,被指抄襲,儘管敗訴也拒絕道歉:
我有錢,有名,有粉絲,抄襲罪名,傷得了我?
面對抄襲質疑,於正的態度同樣強硬:
我就是不理你們,我氣死你,現在我覺得我寫的爽就可以,我收視第一就可以了。
但這次於正不僅出來道歉了,緊接著,他還宣佈離開《我就是演員3》,潛心回歸創作。

都過去這麼多年了,為什麼這時候站出來道歉?
有網友直接貼出了央視的的點名截圖,認為道歉是大佬發話了。

果然,一個逐利的商人,你罵是沒有用的。
你要讓他虧錢,他才會認錯。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