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盃,是許多天才、名將傷心遺憾的英雄塚,也是諸多傳奇聲名鵲起、成就功業的光明頂。而1986年世界盃上的球王馬勒當拿(Maradona),堪稱是這諸多傳奇中,最耀眼的那一個。
如果以榮譽論,三奪世界盃的比利無疑超過一冠一亞的馬勒當拿一頭,碧根鮑華(Franz Beckenbauer)、朗拿度(Ronaldo)等人也不輸老馬;如果以入球數論,單屆13粒入球的方丹(Just Fontaine)、世界盃總入球數多達16球的高路斯(Miroslav Klose)、4屆世界盃15粒入球的朗拿度等等也都超過世界盃共攻入8球的馬勒當拿。但若論單屆世界盃的閃耀、璀璨,論起話題性和傳奇性,1986年的馬勒當拿,無疑是世界盃歷史上、甚至球壇歷史上獨一檔的存在。
1986年馬勒當拿的傳奇,始於低谷之中的阿根廷。
1986年的阿根廷,在世界盃前並不被人所看好。1978年奪得世界盃冠軍後,阿根廷國家隊迎來了戰績滑坡,1979美洲盃(止步小組賽)、1982年世界盃(第二階段小組賽墊底)、1983年美洲盃(止步小組賽)成績都不理想。在維拿多接過教鞭後,阿根廷在世界盃正賽之前的戰績也並不算十分出色(1985年阿根廷A級比賽5勝1平3負,接連輸給巴拉圭、巴西和秘魯),心高氣傲的阿根廷媒體對這支球隊更多的是質疑和批評。而「阿根廷連中國隊都踢不過」的笑談,也始於這支阿根廷隊(1984年尼赫魯金盃賽中阿根廷隊史唯一一次正式比賽遭遇中國隊,就以0-1落敗,而這支阿根廷隊中有4名參加1986年世界盃的球員)。
1986年世界盃前,維拿多敲定了參加世界盃的大名單:除了核心馬勒當拿和名將華丹奴(Jorge Valdano),只有5名球員在阿根廷以外的聯賽效力(萊切的帕斯庫里、費倫天拿的巴薩里拉、艾爾切的特洛比亞尼、南特的貝魯齊加和墨西哥美洲隊的後備門將澤拉達);1978年世界盃冠軍成員只有巴薩里拉(Daniel Passarella)一人入選(且因傷病從未在1986年世界盃中出場過);除馬勒當拿和華丹奴外,只有蓬皮多(Facundo Pumpido)、奧拉蒂克耶切亞參加過1982年世界盃(且這兩人在1982年世界盃中從未出場過)。
可以說,1986年的阿根廷,除了馬勒當拿這位超級巨星和名將華丹奴,堪稱備受質疑、星味不足,當時人們並不看好獨木難支的馬勒當拿可以扛起球隊一路奪魁。1986年世界正賽開始前,最大的奪冠熱門是柏天尼領銜的法國隊和衛冕冠軍意大利隊,薜高的巴西隊和西德、英格蘭等豪強似乎也比阿根廷更被人看好。
1986年的馬勒當拿的傳奇,從世界盃的第一場比賽就開始迸發。
小組賽首戰,阿根廷對陣南韓。南韓隊深悉這支阿根廷的核心和支柱正是馬勒當拿,因此對他的防守堪稱無所不用其極,背後放鏟、下手推擠等手段層出不窮,試圖用這種防守鎖死馬勒當拿、試圖激怒馬勒當拿。然而馬勒當拿並未重蹈上一屆世界盃的覆轍,面對對手的粗野犯規顯得異常冷靜,沒有落入圈套。






面對粗野的防守,馬勒當拿不但沒有收到限制,反而更加從容自如,相對減少了自己的個人衝擊,用組織調度,盤活了全隊,他個人用3次助攻的「助攻帽子戲法」,開啟了這屆世界盃自己的神奇表現。





小組賽第二場,阿根廷對陣衛冕冠軍意大利。此役,不同於第一場對陣南韓,馬勒當拿更多用自己的個人能力盤活局面。



小組賽第三場,阿根廷對陣保加利亞。進入狀態的馬勒當拿更加從容,頻頻衝擊對手,過人、傳球頻頻製造威脅,幫助阿根廷2-0取勝,以2勝1平的戰績力壓意大利拿到小組首名,進入淘汰賽。




進入淘汰賽,阿根廷在16強階段遭遇南美勁旅烏拉圭。馬勒當拿的火爆狀態還在延續,此役他多次送出絕佳機會,製造輕鬆破門的良機,均被隊友浪費,最終馬勒當拿送出間接助攻,阿根廷1-0小勝晉級。







8強,阿根廷遭遇英格蘭。這場比賽也因當時獨特的時代背景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1982年,阿根廷和英國為了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爆發了一場為期2個月的戰爭,649名阿根廷士兵陣亡,戰敗後的阿根廷爆發了更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最終軍政府被推翻,但阿根廷也始終沒有收回馬島的控制權,阿根廷國內對英國的不滿情緒也空前高漲。
帶著這樣的敵對情緒,阿根廷隊同英格蘭隊在1986年世界盃8強的這場比賽,成為雙方「國仇家恨」的另類延續。




此役,馬勒當拿先是攻入了那記著名的「上帝之手」入球,又在連過六人後再次破門得分,幫助阿根廷2-1淘汰英格蘭。第二粒入球被評選為足球史上最佳入球,而第一粒入球更是成為足球史上最大的經典之一。將英格蘭直接淘汰的結果,也讓整個阿根廷陷入到復仇的快樂之中,贏波功臣馬勒當拿更是受到狂熱的稱頌。




4強,成為阿根廷民族英雄的馬勒當拿,帶領阿根廷遭遇比利時。這一戰馬勒當拿遭遇不同風格的「針對」——比利時布下了「口袋陣」,試圖用戰術而非犯規來阻擋馬勒當拿,希望將他和隊友的聯繫切斷,並對他形成合圍。
比賽開始後馬勒當拿一度被這種戰術所限制,加上隊友頻頻浪費絕佳機會,阿根廷顯得辦法不多。然而,馬勒當拿最終找到了這個戰術的破綻——「我自己解決問題,你們不就沒辦法了嗎」。隨後,馬勒當拿利用個人能力兩次上演「單挑對手整條防線」的好戲,實現梅開二度,完勝對手。









就這樣,馬勒當拿帶領阿根廷殺入決賽,和西德狹路相逢。
在決賽的賽場上,十分忌憚馬勒當拿威力的西德,選擇用傳奇名將馬圖斯專門盯防馬勒當拿,這種戰術確實限制了馬勒當拿的個人發揮,但馬勒當拿也利用了這一點,帶著馬圖斯頻繁在德國後場「繞圈」,時而將馬圖斯帶到左路,時而將馬圖斯帶到右路,令德國無法保持防守的平衡。
不過強大的西德也並非易與,在阿根廷取得2-0領先後,西德在第74分鐘和第80分鐘連下兩城,將比數扳平為2-2。
關鍵時刻,馬勒當拿理所應當地站了出來。第84分鐘,馬勒當拿在中場接到隊友的高球,突然轉身,在對手的合圍下,不停球直傳前場,隊友貝魯齊加(Jorge Burruchaga)接到皮球後上射門,完成絕殺!

這屆世界盃,阿根廷全隊共攻入14粒入球,馬勒當拿攻入5球,送出5次助攻,並有3次間接助攻表現,除了對陣保加利亞的第一粒入球,馬勒當拿參與製造了阿根廷全部14球中的13粒入球,且在逆境、絕境中頻頻拯救球隊,堪稱「憑一己之力」帶領阿根廷奪冠。
簡拿華路曾說過:「從我的球員生涯到教練生涯,只有一個人能憑藉一己之力決定比賽,那就是馬勒當拿。全世界只有一個馬勒當拿,而其他人想要贏下比賽,就只能依靠整體。」在回顧了馬勒當拿在1986年世界盃的表現後,你是否也認同簡拿華路的這番話了呢?
(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