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月餅極簡史
原創 豆夢之 博物館丨看展覽
我們中華好兒女
擅吃,那是出了名的
這一點
在各種傳統節日上表現得尤為出色
元旦吃元宵,清明吃糰子
端午吃粽子,重陽吃螃蟹……
沒有代表食物的節日
不配擁有姓名
中秋節,吃什麼?
月 餅 咯!

瑪格麗特看展覽洛夫斯基說:
月亮可以不看,月餅可不能不吃
今天,咱就來聊一聊
關於月餅的那些事兒

月餅的爸爸——胡餅
在漢代就已經有了

胡餅,就是比較大的圓形燒餅
它的做法,是把芝麻加在麵餅上烤熟
看到這,肯定有人問了:
誒,小編小編
那胡餅為什麼不叫芝餅呢?
這是因為
芝麻,是西漢時從西域引進的進口貨
以前漢人管外族叫胡人
所以芝麻就叫胡麻
胡麻做的餅,也就叫做胡餅了
據《續漢書》記載:
“靈帝好胡餅, 京師皆食胡餅。”
給大家翻譯一下:
靈帝愛吃大燒餅
首都人民就都粉隨愛豆,吃燒餅
那月餅的爸爸,為什麼是胡餅
不是貓餅,也不是狗餅呢?
因為,雖然餅食很早之前就出現了
但在漢代以前
並沒有明確記載餅的種類
而通過漢代《釋名》的記錄
我們可以確定
在漢代,已經出現了胡餅這樣圓形餅
也就是長相和月餅相似的餅
“胡餅,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餅、湯餅、蠍餅、髓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
——《釋名·釋飲食》
唐朝時
中秋節作為CTF天團的成員
正式出道
(CTF: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我們禾火哥哥
從先秦時代就開始做練習生
可算是熬出頭了
在唐朝
長安城內已經有製作月餅的鋪子了
有專門做月餅的師傅
月餅的品種也有了一些發展
吃餅群眾還給月餅安排了一個故事
說有一年中秋
唐玄宗和楊貴妃一起約會、曬月亮的時候
一邊賞月一邊吃胡餅
唐玄宗忽然嫌棄胡餅
說它名字不好聽
楊貴妃看著天上的月亮,福至心靈,說:
“老公,你看這胡餅像不像月亮,
又大又圓,不如叫它月餅好了。”
唐玄宗說:“好啊好啊。”

唐玄宗
這個故事,可信度有幾分,不得而知
不過,學界通常認為
在唐朝時,月餅還只是中秋祭月的供品
尚未成為中秋節的特色節令食品
到了宋代,做餅的技術已經很成熟
餅類的種類、花色空前繁多
餅也越來越精緻了
“市食點心,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且如蒸作面行賣四色饅頭、細餡大包子,賣米薄皮春繭、生餡饅頭、飩子、笑靨兒、金銀炙焦牡丹餅、雜色煎花饅頭、棗箍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月餅、梅花餅、開爐餅、壽帶龜仙桃、子母春繭……”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
《夢梁錄》里記錄了花樣繁多的餅
其中,月餅和菊花餅、芙蓉餅等
同屬於“四時皆有”的點心
《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古籍
詳盡記錄了宋朝民俗
但對於中秋節的描述中
都沒提到一定要吃月餅
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棗、栗、孛萄、弄色棖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翫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竿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禁中是夕有賞月延桂排當,如倚桂閣、秋暉堂、碧岑,皆臨時取旨,夜深天樂直徹人間。禦街如絨線、蜜煎、香鋪,皆鋪設貨物,誇多競好,謂之“歇眼”。燈燭華燦,竟夕乃止。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水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爛如繁星,有足觀者。或謂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觀美也。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中秋)
可見,在宋代
月餅還是一年四季都吃的普通餅
並沒有很明顯的時令性
但在明代時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已經出現
在民間很是風行
吃餅群眾,又給月餅安排了一個故事
說朱元璋起義軍定金華、下處州、克溫州後
想派兵去殺死管家公
元朝皇帝為了加強對漢人的統治
規定每十戶人家要設立一個“管家公”
這些人恃強淩弱、仗勢欺人
惹得民怨沸騰
小機靈劉伯溫,一拍胸脯,說:
“不用派兵,我有好辦法。”

劉伯溫
於是,他先四處散播流言
說重九有大難
又說如果大家在中秋節吃月餅
就能免重九大難
emmm,聽起來像是賣月餅的商家
聯手搞促銷
總之,樸實無華的老百姓信了劉伯溫的鬼話
爭相到糕點店買月餅
到了中秋那天,大家一掰開月餅
發現裡面有一張紙條,寫著:
今天晚上,大家一起殺掉管家公
衝鴨!
老百姓奇怪啊,於是到處打聽
發現家家戶戶的月餅里
都有這麼張紙條
於是,大家料定這是神的旨意
拿起手頭的武器
把管家公都殺掉了
除了傳奇故事,明代文獻里
也出現了大量關於中秋月餅的記載
田汝成的《西湖遊覽誌餘》記載:
“八月十五謂之中秋,
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
可見,明朝老百姓在中秋節
已經開始給同事領導、七姑八姨送月餅了
中秋月餅
也和團圓這個美好的願望結合在一起
而且,這個時期的月餅
是為中秋節獨家定製的
不再是那種一年四季都吃的普通餅
“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
——沈榜《宛署雜記·民風》
明朝時,月餅種類已經很豐富了
貴族專享,高端線月餅,有
Q版玉兔和癩蛤蟆月餅,也有
“月宮符,畫成玉兔瑤台居;月宮餅,製成銀蟾紫府影。”
——彭蘊章《幽州風土吟》

到了清代
月餅已由最初的家庭製作
發展為專業生產
而且,無論是花色還是品種
都有增多
《燕京歲時記月餅》記載:
“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
處不足食也。”
合理懷疑是致美齋的軟文
楊光浦在《淞南樂府》中寫道:
“淞南好,時物存秋色,
食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露。”
叫人直流口水
清代還有一個叫袁枚的高端吃貨
專門寫了一本書,記錄美食
——《隨園食單》

美食icon袁枚
他對月餅也頗有研究
書里不僅介紹了眾多月餅的名稱
還記述了月餅的製作方法
這是他記錄的劉方伯月餅:
以山東所產的精麵粉和麵,做成酥皮
中間用研細的鬆子仁、核桃仁、瓜子仁
稍加些冰糖和豬油作餡
這樣做的月餅,吃起來不會太甜
而是香甜鬆軟柔膩
和外面那些月餅不一樣
敲好吃噠!
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中用鬆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甚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
—袁枚《隨園食單》
經過曆代發展
如今的月餅,種類繁多
按產地分
有蘇式、廣式、京式、滇式等
按口味分
有甜味、鹹味、酸甜味和甜鹹味等
每年八月十五,除了產地和口味
連月餅該不該切開吃
都要battle一下

今年中秋
你準備吃什麼口味的月餅呢?

圖片源於網絡,參考文獻:
黃濤,王心願《中秋月餅考》
繆士毅《中國的“月餅文化”》
唐娟《簡議傳統節日的文化變遷——以八月十五中秋節為例》
袁枚《隨園食單》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原標題:《月餅極簡史》
- 關鍵字
-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