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新創公司太陽能食品(Solar Foods),根據NASA提出製造太空食物的概念,研發一種嶄新的食物生產技術。製造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即從水、空氣、電力提煉出一種名為Solein的蛋白質食物。Solein的製作過程並不涉及任何農業活動和碳排放,是一種可持續的食物生產技術。太陽能食品有望於2021年開始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屆時將成為改善全球糧食危機和碳排放污染問題的出路。
撰文:Ruby|圖片:網絡圖片、新傳媒資料庫|資料來源:Solar Foods、The Mind Unleashed、The Guardian
水+空氣+電力合成蛋白質 生產全新糧食原料
Solein的製作原理與提煉啤酒相似,首先將活微生物放入液體,透過電力與最少量的水,產生二氧化碳及氫氣泡沫,之後微生物會製造出蛋白質,經乾燥處理後製成粉末。換言之即從水、空氣、電力合成出蛋白質,提供一種全新的糧食原料。Solein的外觀及口感與小麥粉相似,粉末中佔五成為蛋白質。透過3D打印技術,蛋白粉末可製成具有質感的原材料製作成肉類及麵包,亦可直接加入現成食物中補充蛋白質。
圖片來源:themindunleashed
圖片來源:SolarFood
改良太空人火星食物 2021年推出市場
目前太陽能食品正與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合作,為太空人提供執行火星任務時高蛋白質的食物。公司亦與芬蘭科技研究院(VTT Technical Research Centre of Finland )及拉彭蘭塔理工大學(the Lappeenrant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合作研究 ,預定今年底向歐盟申請「新穎食品認證」,於2021年開始商業化生產,預計最初會以蛋白奶昔和乳酪的形式推出市面。
全球最環保蛋白質 零碳足印生產模式
太陽能食品行政總裁 Pasi Vainikka 指出,作為一種嶄新的食物製作工程,製作蛋白質食物的過程中不需要使用農地或水份灌溉,堪稱為全球最環保的蛋白質,預計可持續有效率地解決全球糧食問題,作為一種補足營養的食物,亦不會在未來二十年對農民構成挑戰。而且製作蛋白食物每公斤成本僅約五歐元,比起傳統耕作或畜牧的成本低。
圖片來源:ESA
現時大約四分之一的碳足印源自製造食物的過程,而聯合國預測食物需求將於2050年提高50至70%。研發商希望利用豐富且無盡的二氧化碳和可再生能源,在無需造成農業碳足印的前題下製作食物,以減低現時碳足印對環境造成的負擔和資源浪費。例如減少塑膠、殺蟲劑和肥料的使用量,由於蛋白粉末可用於製作替代肉類,預計亦可減少因飼養牛隻而過度開墾土地,促進長遠的環境可持續發展。
.@indexaward: When a “boundary-crossing cooperation” leads to the discovery of how to make food out of thin air. Meet @Solar_Foods. https://t.co/tbNZD8DArG#indexaward2019#designtoimprovelifepic.twitter.com/rW7w2NKrSy
— Solar Foods (@Solar_Foods) June 18, 2019
食物科技 成解決糧食危機出路
面對全球對於蛋白質攝取的持續渴求和人口急速增長,在平衡環境保育和經濟發展下應運而生的食物製造科技,雖然未能完全代替傳統農業生產,而蛋白質食物亦不能用作攝取均衡營養的代替品,但相信會是未來解決糧食危機的出路。
圖片來源:Genetic Literacy Projec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