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00變千億!“香港巴菲特”李兆基榮休 他的致富秘訣是…
作者:朱延靜、何路曼
5月28日,91歲高齡的李兆基最後一次以主席身份,出席恒基地產和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股東週年大會。
這位被人親切稱為“四叔”的香港富商,將如他所言,“稍卸仔肩”。而他一手打造的龐大的“商業帝國”,將由其兩個兒子李家傑和李家誠執掌。
這也意味著,香港四大地產商第一代創始人李兆基、李嘉誠、鄭裕彤、郭得勝已全部完成“交棒”,“四大天王”的時代宣告落幕。
交棒非“突然之舉”,退休後要享受家庭之樂
集團業務穩健,兩位接任之聯席主席家傑與家誠,既已獨當一面,兼且合作無間,本人深信於他倆領導之下,必能帶領集團承先啟後,續創高峰。
李兆基《時光印記 大愛傳情》紀念冊自序

5月27日晚上,恒基兆業地產宣佈,集團創辦人李兆基由於年事已高,將退任公司主席及總經理的職務,但繼續留任公司執行董事。

5月28日,香港中華煤氣也發出公告稱,主席李兆基因年事已高,已決定退任主席職務及非執行董事﹑提名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成員職務。
李兆基退任恒地主席,並不算是一個“突然之舉”,退休計劃也是早有準備:
2011年9月至10月辭掉旗下33家香港附屬公司的董事職位2014年6月辭任美麗華酒店主席一職2015年7月退任恒基發展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留任執行董事2019年3月20日披露退休計劃

對於正式將“商業王國”交給兩位兒子李家傑和李家誠執掌,李兆基表示,他們的性格稍有不同,李家傑靈活,李家誠實幹;前者主力內地業務,後者主要負責香港。他們都做得很好,已做到100分,他對“交棒”給兩人很有信心。
退休後的生活如何度過?
李兆基透露,他退任主席後,還會繼續做執行董事,日常事務交給兩個兒子打理,若有重要決策,他仍會參與,給意見。除了工作,希望日後可以有更多時間享受家庭之樂,同孫兒玩,繼續做慈善工作。
20歲隻身闖蕩香港 終建千億“商業帝國”
的確,這位從20歲帶著1000元錢,隻身到香港闖天下,到在商場打拚70餘載,創建了商業帝國的地產大亨,到了該休息的時候了。但他的致富路,是如何開始的呢?
1928年,李兆基出生於廣東省順德市,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人稱“四叔”。

小學畢業後,李兆基就開始到父親的銀莊工作,從底層員工幹起。
“當年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小市民,做夢也沒想到能夠在1997年被福布斯宣佈為全世界第四大富豪,也是亞洲首富”。
香港作家梁鳳儀曾這樣評價他:
過往無論香港地陷山搖,滔天風浪,他不動心、不移誌、不外騖、不從俗。總之,樓照起,地照買,最終就是名照升,錢照賺。
20歲時,李兆基身揣1000元錢,從廣東老家來到香港闖世界。
1963年,他與好友郭得勝、馮景禧三人創立“新鴻基企業”,而“新鴻基”的“基”正是代表李兆基。

“恒地自1976年創立迄今,已曆43載,於1981年上市後,市值由當初的30餘億港元,增至2019年5月初之2100餘億港元,成為香港具領導地位之地產發展集團之一。”李兆基《時光印記 大愛傳情》紀念冊自序
1976年,李兆基創立恒基地產,從上世紀80年代起,恒基地產在內地投資發展房地產,遍及各主要城市。
經過40多年發展,該公司已成為香港具有領導地位的地產發展集團之一。截至2018年底,集團6間上市公司總市值達4530億港元。

有趣的是,李兆基因早年熱衷投資中資股及常評論股市,在賬面上均獲厚利,令其財富急升,所以又被稱為“香港巴菲特”和“亞洲股神”。
不過,他在金融海嘯期間多次看錯後市,笑稱自己只是“冒牌股神”。
小學畢業的榮譽博士,幸運進入地產業
雖然只有小學畢業,但李兆基已獲得多所知名大學的榮譽博士、榮譽院士稱號。
不過,他還是遺憾自己小時候沒能多讀一些書。笑言自己英語不好,普通話也不好,就是沒讀書的結果,只能上“社會大學”。“雖然我現在也算成功,但也許當初如果多讀點書,可能成就會更大”。
回想自己在香港最初的30年,李兆基直言,也是平平淡淡,但他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入對了行,“幸運地進入了地產業”。
因為當時的香港房地產是升值最快的行業,一路做下來的成績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意料,“直到有一天福布斯告訴我是全世界第四大富豪,我才知道自己有這麼大的成就”。

致富秘訣:先找到“第一桶金”
對於這位香港富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便是如何像他一樣變富有。
李兆基認為,首要的一點,自然是“刻苦耐勞,勤奮努力”;
其次,不要太早有家庭負擔,最好等事業有成才考慮成家立室;
第三,最重要先找到“第一桶金”,然後以錢賺錢,才容易致富,李兆基的第一桶金就是剛到香港不久後從事的“黃金買賣”中收穫而得;
第四,則是經常掛在李兆基嘴邊的一句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9年抱7孫 李兆基為孫兒打造“安樂窩”
不過,雖然李兆基建議“先立業,再成家”,其實他非常看重家庭。每次抱孫都豪氣地向員工“派錢”,也令人津津樂道。怪不得他在退休後,希望可以有更多時間同孫兒玩。
2007年7月,李兆基的兒子李家誠與“千億媳婦”徐子淇誕下大孫女李晞彤,榮升爺爺的“四叔”開心得向恒地員工派發萬元紅包。他曾笑言,最好“三年抱兩、六年抱四”。
2010年,長子李家傑給“四叔”添了3名男孫。李兆基又發出紅包1300萬港元,並向仁安醫院捐款2000萬港元,借3300萬港元帶出“生生不盡”的吉祥意頭。
之後,李家誠和徐子淇又先後添兩子,李兆基分別向員工派紅包,各花1500萬港元。
此外,李兆基還在2010年斥18億港元,買下山頂豪宅為孫兒打造“安樂窩”。
散財之道:“搵錢要成功,使錢要成功”
李兆基曾自評人生的“五項成就”,其中一項就是慈善。他的箴言是要“散財有道”,即“搵錢要成功,使錢要成功”。(註:“搵錢”意為掙錢。)
他曾表示,他的願望是在恒生指數達30000點時,每年捐出10億港元做慈善。而恒指在2017年11月升破30000點時,“四叔”已兌現承諾,捐出10億港元行善。
他行善的錢都花在哪兒了呢?

單是捐助香港及內地的大學,金額就超過10億港元。香港多所大學都曾獲李兆基的巨額捐贈,並以他的名義為院校或大學建築物命名。

另外,他還在香港捐地建青年宿舍及老人療養院。他旗下的慈善項目,包括“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溫暖工程百萬農民”等。
李兆基對兩個兒子的訓示也是“賺多些,捐多些”,要做好生意,也要繼續做好慈善工作,回饋社會。
香港四大地產家族完成“接班”
如今,隨著李兆基的交棒,香港四大地產家族已全數由第二代“接班”,更年輕的第三代也開始參與家族業務。

新世界發展創辦人鄭裕彤家族
早在1989年曾交棒給鄭家純,1991年鄭裕彤復出,直到2012年鄭家純二度接棒,目前鄭家第三代鄭誌剛已經開始積極參與集團業務。
新地創辦人郭得勝家族
1990年郭得勝去世,郭炳湘接任新地主席。2007年郭氏三兄弟爆發爭拗,2014年各方和解,郭炳湘也離開新地自立門戶。目前,郭氏家族由郭炳聯執掌,他的兩個兒子已成為新地的執行董事。

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家族
2018年3月,李嘉誠宣佈退休,交棒給長子李澤钜,第三代長孫女李思德此前也已曝光,沾手家族的投資項目。
恒地系創辦人李兆基家族
李兆基大兒子李家傑和小兒子李家誠獲委任為公司聯席主席兼總經理,李家傑主管內地業務,李家誠負責香港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