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人生中第一次走進高爾夫球場,是2009年的富豪中國公開賽,在北京的CBD高爾夫球會,那時我臨近研究生畢業,從上海來到北京實習。

後來我加入了《高爾夫週刊》,現場採訪的第一場比賽,是2009年富豪中國青少年冠軍賽(現更名為富豪中國青少年比洞錦標賽),在北京的寶興高爾夫球會。
十年了,時間真的過的很快。
我忘記了很多事情,不過還記得十年前的一個細節。在富豪中國青少年冠軍賽的某一洞,球員張進突然把裁判喊到跟前,原來是他在長草區試揮時不小心導致球移動了。事實上,由於他所在的長草區位置較偏,根本沒有人發現這一點,可是他依然主動找到裁判要求被罰杆。這一點也許是不少高爾夫球友都具有的品德,不過對於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我來說,受到的心靈衝擊可想而知。
無論這個少年之後取得什麼成就,他在當年的舉動都讓我非常敬佩。我不時還會想起這個故事。
在已經舉辦的24屆富豪中國公開賽中,中國球員一共贏過4次。作為中國職業高爾夫的領路人,程軍和張連偉都贏過。
不過,自從富豪中國公開賽2004年升級為歐巡賽,剛開始別說贏了,中國球員能有實力晉級的也就是張連偉和梁文衝,更別說進前10了。——誰能想到後來中國球員能連續兩年贏得這場中國的國家公開賽?
我有一個好朋友是職業球員,他前幾年不打比賽了,專心教球。我問他職業生涯最大的遺憾是什麼?他想了一下,“我沒打過富豪中國公開賽”。
自己祖國的國家公開賽,地位還是非常特別的。
2015年,富豪砍掉了歐巡賽三場比賽中的比洞賽和冠軍賽,僅留下中國公開賽,而且還延長了讚助合約。也許這更多是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不過到今年,富豪已經連續讚助中國公開賽25屆了。這場比賽早已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職業賽事了,他的象徵意義也早已超越了比賽本身。
富豪從來不是一個土豪公司,他們辦的比賽,從來不給大牌球星出場費。(如果有大牌球星拿到出場費,那也是承辦球場掏的錢)。
2016年年底,富豪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宣佈次年比賽球場的新聞發佈會。多年的富豪公開賽掌門人、富豪盛世管理集團總裁艾瑞森即將退休,我在會上問了他一個問題:這麼多年富豪中國公開賽,他印象最深刻的瞬間是什麼?
他回答說,是吳阿順和李昊桐的奪冠。特別是李昊桐的奪冠,因為他是看著李昊桐從富豪青少年冠軍賽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2009年富豪青少年冠軍賽,李昊桐還在參加男子B組比賽。第二年,李昊桐就贏得了富豪青少年冠軍賽A組冠軍,並在2012年首次參加富豪中國公開賽。然後有了他的第一次晉級,在長城腳下奪冠……

這一切,艾瑞森都在現場見證了。
雖然中國的高爾夫球場數量越來越少,但是中國高爾夫的競技水平卻在逐年提升。 李昊桐贏得富豪青少年比洞賽那一年,女子A組冠軍是劉鈺。男子B組冠軍金誠、女子B組冠軍石昱婷。現在,這些球員都已經在職業賽場嶄露頭角,成為中國高爾夫的希望。
2013年,天津濱海湖。12歲的葉沃誠刷新了關天朗前一年創造的歐巡賽正賽最年輕參賽紀錄。那時的他,還是個略顯青澀的小孩子,父母時刻陪伴在身邊。

4年後,北京雁棲湖,他第二次參賽,在美國讀高中的他,一個人從美國飛回來參賽。在接受採訪時他自信地表示:自己這場比賽的目標是進入前15名。
雖然他最後沒能完成目標,不過年輕的他依然成為中國軍團唯一晉級的業餘球員。他的談吐,已然成熟了很多,像個大人了。
2017年,第一輪賽後採訪吳阿順,沒想到他還記得我,親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他說過去兩年(2015年和2016年)都贏了歐巡賽,今年還要再贏。
吳阿順的這個目標後來沒有實現。不過,他並沒有食言太久。在接下來的一年(2018年),他贏了荷蘭公開賽,成為中國第一個歐巡賽三冠王。

李昊桐和吳阿順的職業軌跡,其實都是從富豪中國公開賽開始改變的。
贏得2015年富豪中國公開賽之前,吳阿順主要征戰日巡賽場,他那時已經是兩個日巡賽冠軍了。而李昊桐在大洋彼岸的韋伯網巡迴賽拚殺,年初在拉美國家啟動新賽季,一週一個國家,光是簽證就讓人頭疼,更不用說飲食和舟車勞頓了。
後來,兩人一前一後在富豪中國公開賽奪冠,轉戰歐巡賽,直到今天。
我剛入行那會兒,每年比賽前都要念叨一下富豪中國公開賽的一個“魔咒”:那就是沒有球員能兩次贏得這場賽事。不過,這個魔咒已經在2017年被打破——愛笑的法國人列維,先後在2014年和2017年捧起賽事冠軍獎盃。這個梗如今也就沒有人再提起了。
巧合的是,今年比賽將回到列維第一次奪冠的地方——深圳正中高爾夫球會。五年之間,好像很多事情都變了,又好像一切都回到了原點。
當一場比賽的歷史足夠悠久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當年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隨著時間推移,都在一個個變成現實。
前幾天一個酒局後,一位行業前輩還在感慨:十年前,他在想,採訪富豪公開賽這麼多次,什麼時候媒體人也能開上富豪啊?
這個想法其實也已經實現了,身邊早已有好幾個媒體人把富豪開回了家。
十年過去了,媒體中心裡的媒體人換了一撥又一撥,不過哈根達斯的記憶還在。一直都在。
你說那些買富豪的媒體人,是看中了富豪的汽車,還是因為中國公開賽的情節呢?
(作者:王昊 新浪高爾夫執行主編)
